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歐姆定律,,并能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歐姆定律的探究學習,,學會“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并加強了電路實驗的操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和實驗操作,,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到物理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歐姆定律的概念和表達式。
難度:實驗探究歐姆定律的過程和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城市夜晚燈光璀璨,霓虹燈閃爍的情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場景中燈光的變化,,學生根據知識經驗能得出變化的燈光是由電流的變化引起的。
教師引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電路中的電流是如何輕易改變的,?以及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到底存在這怎樣的關系?進而引出課題——《歐姆定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探究實驗:電流跟電阻電壓的關系
提出問題:電壓能使電路產生電流,,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那么,,電壓,、電阻是怎樣影響電流的大小呢?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學員根據之前所學電壓和電阻的概念和特點,,可能會猜想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首先設計實驗電路,,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討論,完成實驗方案的制定,。
①電流與電阻和電壓均有關系,,如何確定電流的變化是由電壓還是電阻引起的?(控制變量法)
②如何保持電阻不變,,而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電阻不變,更換電池數量或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
③如何保持電壓不變,,而改變導體電阻,?(更換不同阻值的電阻,并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使電阻兩端電壓保持不變)
④為了更好的找到規(guī)律,,應該如何測量實驗數據?(測量多組實驗數據)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有關電壓和電阻的知識,,交流談論問題答案,,確定實驗方案。
教師總結得出要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可以分成兩個課題分別探究。
課題一: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阻兩端電壓,,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課題二: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改變電阻,,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據此畫出電路圖,,進行展示,,并確定實驗步驟。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分組合作根據電路圖完成實物的連接,,進行實驗操作,,收集多組實驗數據。教師強調注意事項:連接電路時開關出于斷開狀態(tài),;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阻值調至最大值等。
分析與論證:根據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電路中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隨電阻增大而減小,。
多媒體展示:教師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歐姆對電路規(guī)律的探究歷程,以及相關人物事例,。引出歐姆定律的內容,。
教師講解: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索要學習的歐姆定律。用公式表示為,,并明確各物理量單位,,以及公式表達的物理意義:電路中的電流由電壓和電阻共同決定,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出示習題:手電筒的小燈泡上標有“2.5V0.3A”,表示加2.5V電壓時,,通過的電流為0.3A,,燈泡正常發(fā)光。則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時多少?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總結,,梳理本節(jié)課知識點。在獲得物理規(guī)律的同時,,感受物理探究的樂趣,提升動手操作能力,。
2.布置作業(yè):思考為什么電流表不能直接連接在電源兩極,,而電壓表可以連接在電源兩極
四、板書設計
(略)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2
一,、教學目的,。
1、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2,、會利用歐姆定律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3,、通過介紹歐姆定律的發(fā)現問題,,了解科學家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學習科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歐姆定律及利用歐姆定律對電路問題進行計算。
三,、教具,。
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出示小黑板)請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數據,,看看可以分別得出什么結論,。
2、將上一問中所得出的兩個結論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簡煉而又準確的語言表達,?
(1)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相互間糾正概括中出現的錯誤,,補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較完整的結論。
(2)教師復述結論,,指出這一結論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
(二)講授新課。
(板書:二,、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如果用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單位用伏,;用R表示導體的電阻,單位用歐,;用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單位用安。
對歐姆定律作幾點說明:
①此定律精辟地說出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
電流、電壓和電阻,,它們是三個不同的電學量,,但它們間卻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定律中兩個“跟”字,反映了電流的大小由電壓和電阻共同決定,,“正比”“反比”則準確的說出了電流隨電壓,、電阻變化所遵循的規(guī)律(教師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樣下方用彩筆畫上“ ”)。
②定律中所說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教師用彩筆在“導體中的”“這段導體兩端的”、“這段導體的”字樣下方畫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腳標時,,I、U,、R的腳標應一致,,如
③歐姆定律的發(fā)現過程,滲透著科學家的辛勤勞動,。
向學生介紹歐姆的優(yōu)秀品質,,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個要點:
其一:歐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如當時沒有電流計,、又沒有電壓穩(wěn)定的電源。
其二:歐姆不是知難而退,,而是勇于正視困難并解決困難,。他先后制成了相當精密的測量電流的扭秤,找到了電壓穩(wěn)定的電源,,又經過長期的細致研究,,終于取得了成果,他的這項研究工作,,花費了十年的心血,。
其三:我們應學習歐姆的哪種優(yōu)秀品質。
④歐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解決電學問題的方法,,如過去要知道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只有采用安培計測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在已知電壓、電阻的情況下,,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下面我們就利用歐姆定律來計算一些電路問題。
(板書:2,、應用歐姆定律計算電路問題,。)
介紹解題的一般步驟:
①讀題、審題。
②根據題意畫出完整的電路圖或某一段電路的示意圖,。
③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④選用物理公式進行計算(書寫格式要完整,,規(guī)范),。
例1:一盞白熾電燈,電阻為807歐,,接在220伏的電源上,,如圖1所示,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結合此題具體講解解題步驟,并板演解題格式,。
已知:R=807歐 U=220伏,,求:I=?
答:通過白熾電燈的電流約為0.27安,。
例2:如圖2所示,,有一種指示燈,電阻為6.3歐,,通過的電流為0,。45安時才能正常發(fā)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fā)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由學生讀題,并分析題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板書,。
已知:R=6.3歐 I=0.45安,,求:U=?
答: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fā)光,,應加大約2,。8伏的電壓。
例3:用電壓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伏,,用安培計測出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為0。4安,,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學生個人作練習,由一位同學在黑板上解題,然后教師進行講評,。
在解例3的基礎上,,教師介紹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并說明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定電阻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明確歐姆定律這一電學中極其重要的規(guī)律是怎樣得到的,它精確地闡述了什么問題,?歐姆定律的重要意義以及怎樣利用歐姆定律解決電路的計算問題,。
(四)鞏固知識。
討論課本46頁“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課本習題
2,、補充計算題:
(1)某電流表的電阻為0,。02歐,允許通過它的最大電流為3安,,通過計算回答,,能否把這個電流表直接接到電壓為2伏的電源的兩極上?
(2)有一個電烙鐵,,工作時電阻絲里的`電流是0.5安,,如果電阻是72歐,電烙鐵兩端的電壓是多少伏,?
(3)家庭電路中的某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通過燈絲的電流是0.2安,,這時燈絲的電阻是多少歐?
3,、閱讀課本三,、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3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二,、預習內容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1、電動勢E,、外電壓U外與內電壓U內三者之間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
○1,、電動勢等于電源___________時兩極間的電壓
○2、用電壓表接在電源兩極間測得的電壓U外___E
2,、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1,、內容___________
○2、表達式
○3常用變形式U外=E-Ir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并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
2、理解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
二,、學習過程
一,、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
1、路端電壓與外電阻的關系
○1根據U=E-Ir,、I=可知:當R_____時,,U增大,當R_____時,,U減小
○2當外電路斷開時,,R=∞,I=_____,U=_____
當外電路短路時,,R=0,,I=_____,U=_____
2、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像
由U=E-Ir可知,,U-I圖像是一條向下傾斜的直線如圖
說出:
○1圖線與縱軸截距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線與橫軸截距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像斜率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部分電路歐姆定律U—I曲線的區(qū)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題】
例1、在圖1中R1=14Ω,R2=9Ω.當開關處于位置1時,,電流表讀數I1=0.2A;當開關處于位置2時,,電流表讀數I2=0.3A.求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電阻r。
例2,、如圖2所示,,當滑動變阻器R3的滑片C向B方向移動時,電路中各電表示數如何變化?(電表內阻對電路的影響不計)
例3,、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店員電動勢為6V,當開關S接通后,,燈泡L1和燈泡L2都不亮,,用電壓表測得各部分電壓是Uab=6V,Uad=0,Ucd=6V,由此可斷定()
A、L1和L2的燈絲都燒斷了
B,、L1的燈絲都燒斷了
C,、L2的燈絲都燒斷了
D、變阻器R斷路
[例4]四節(jié)干電池,,每節(jié)電動勢為1.5V,,內阻為0.5Ω,用這四節(jié)干電池組成串聯(lián)電池組對電阻R=18Ω的用電器供電,,試計算:
(1)用電器上得到的電壓和電功率;
(2)電池組的內電壓和在內電阻上損失的熱功率.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課后練習與提高
1,、一個電源接8Ω電阻時,,通過電源的電流為0.15A,接13Ω電阻時,,通過電源的電流為0.10V,,求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2,、電源的電動勢為4.5V,,為電阻為4.0Ω時,路端電壓為4.0V,。如果在外電路并聯(lián)一個6.0Ω的電阻,,路端電壓是多大?如果6.0Ω的電阻串聯(lián)在外電路中,路端電壓又是多大?
3,、現有電動勢1.5V,,內阻1.0Ω的電池多節(jié),準備用一定數量的這種電池串聯(lián)起來對一個“6.0V,0.6Ω”的用電器供電,,以保證用電器在額定狀態(tài)下工作,。問:最少要用幾節(jié)這種電池?電路中還需要一個定值電阻做分壓用,請計算這個電阻的規(guī)格,。
4,、關于電源的電動勢,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電源的電動勢就是接在電源兩極間的電壓表測得的電壓
B,、同一電源接入不同電路,電動勢就會發(fā)生變化
C,、電源的電動勢時表示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大小的物理量
D,、在閉合電路中,黨外電阻變大時,,路端電壓變大,,電源的電動勢也變大
5、如圖7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電阻r恒定不變,,電燈L恰能正常發(fā)光,如果變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動,,則()
A,、電燈L更亮,安培表的示數減小
B,、電燈L更亮,,安培表的示數減大
C、電燈L更暗,,安培表的示數減小
D,、電燈L更暗,,安培表的示數減大
6、如圖8所示為兩個不同閉合電路中兩個不同電源的圖像,,則下屬說法中不正確的示()
A,、電動勢E1=E2,發(fā)生短路時的電流I1>I2
B,、電動勢E1=E2,,內阻r1>r2
C、電動勢E1=E2,,內阻r1>r2
D,、當電源的工作電流變化相同時,電源2的路端電壓變化較大
7,、一個電源分別接上8Ω和2Ω的電阻時,,兩電阻消耗的電功率相等,則電源的內阻為()
A,、1ΩB,、2ΩC、4ΩD,、8Ω
8,、在如圖9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E=3.0V,,內電阻r=1.0Ω;電阻R1=10Ω,,R2=10Ω,R3=35Ω,電容器的電容C=100uF,電容器原來不帶電,。求接通電鍵K后流過R4的總電荷量。
9,、如圖10所示電路中,,R1=R2=R3,S斷開時,伏特表示數為16V,,S閉合時,,示數為10V,若伏特表可視為理想的,,求:
(1),、電源電動勢的內阻各位多大?
(2)、閉合S前R1消耗的功率分別多大?
(3),、如箭電源改為圖乙所示電路,,其他條件不變,則斷開和閉合S時伏特表的示數分別為多大?
10,、如圖11所示,,電燈L標有“4V,1W”,,滑動變阻器總電阻為50Ω。當滑片滑至某位置時,,L恰好正常發(fā)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45A。由于外電路發(fā)生故障,,電燈L突然熄滅,,此時電流表的示數變?yōu)?.5A,電壓表的示數為10V,。若導線完好,,電路中各出接觸良好。試問:
(1),、發(fā)生故障的是短路還是斷路,,發(fā)生在何處?
(2)、發(fā)生故障前,,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多大?
(3),、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為多大?
能力訓練
1、E=1.5Vr=2Ω2,、U1=3.84VU2=4V
3,、5節(jié)R=14Ω4.C5.A6.B7.C
8.Q=2.0×10-4C
9.(1)E=20Vr=5Ω(2)P1=6.4WP2=2.5W
(3)U斷=8VU閉=5V
10.(1)斷路L處(2)20Ω(3)12.5V5Ω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4
(一)教學目的
1。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的物理意義,,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單位,;
2。能較熟練地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養(yǎng)運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二)教具
寫有課堂練習題的小黑板(或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得出了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和它的電阻的關系,,請一位同學敘述一下這個關系(抽中等學生或差等生不看書回答)。大家認為他說得對嗎,?(不足之處由學生訂正)上節(jié)課我們曾經把這個關系用數學式子表示出來,,請一位同學回答是怎樣表示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R一定時,,I1/I2=U1/U2(1)
U一定時,,I1/I2=R2/R1(2)
教師: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就是將這些關系綜合起來,得出的一個電學的基本規(guī)律,,即歐姆定律,。
板書:歐姆定律
2,。新課教學
教師: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呢?讓大家閱讀課本,,請一位同學朗讀歐姆定律的內容,,教師板書。
板書: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教師:歐姆定律的內容中好像比上節(jié)實驗得出的關系少設了一點什么,,你們發(fā)現了沒有,?(在說到“正比”或“反比”時,沒有說“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或“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這是否意味著“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不需要保持電阻不變這個條件了呢,?不是的,。只有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才會跟它兩端電壓成正比,。同樣,,也只有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才會跟它的電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簡明的敘述,,但暗含了這兩個條件。這是對定律應注意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沒有指明“正比”、“反比”所應滿足的條件,,還意味著它能適用于電壓,、電阻同時都變化時,電流應如何變的情形,,這種情形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遇到,。其次歐姆定律中說到的電流、電壓,、電阻都是屬于同一段導體的。在后面將歐姆定律用于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時,,注意到這一點是很必要的,。歐姆定律的內容可以用公式來表述,請大家看看課本上是怎樣表述的,。(學生看書,,教師板書)
教師:歐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單位?(學生答),。這個公式是怎樣概括表述了歐姆定律的內容呢,?我們以導體電阻R一定的情況來說明,若導體兩端的電壓由U1變?yōu)閁2時,,流過導體電流由I1變?yōu)镮2,,則由(3)式可以寫出下面兩式,(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板書)將兩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書:R一定時,I1=U1/R
I2=U2/R
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它的電阻由R1變?yōu)镽2時,,電流由I1變?yōu)镮2。請同學們由(3)式導出(2)式,。(學生推導,,教師巡視后,請一個學生說出他的推導過程,,教師板書)
板書:U一定時,,I1=U/R1
I2=U/R2
教師:大家看到,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都簡潔優(yōu)美地概括了上節(jié)在一定條件下由實驗得出的結論,。而且從歐姆定律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導體的電阻值和它兩端的電壓,就可求出導體中的電流,。所以歐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導體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現在大家用了幾十分鐘就學習到的這個電學的基本規(guī)律,,是德國物理學家花了10年的時間,,自己制造了測電流的儀器和尋找到電壓穩(wěn)定的電源,經過長期細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為了紀念他的貢獻,,把電阻的單位和上述電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課本的閱讀材料,,學習歐姆堅持不懈地從事科學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課本中是怎樣運用歐姆定律去解答實際問題的。(為節(jié)約篇幅,,這里沒有抄錄課文及其例題,,請讀者參看課本)閱讀完后請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學生開始閱讀時,教師板書。然后巡視指導約6—7分鐘后,,提醒學生結合板書的三方面思考)
板書:
(1)可以計算的問題:(U,、R、I三個量中,,知道兩個可求其余一個)
(2)解答問題的思路和格式:(畫出電路圖或寫出已知條件,、求解物理量→寫出根據公式→代入數據→計算結果)
(3)物理量的單位的運用:(若已知量的單位不是伏、安,、歐,,要先化為伏、安,、歐再代入式子計算)
以上問題圓括號中的內容先不板書,。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回答前兩個方面的問題。(分別由兩個學生各回答一個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寫出上面板書(1)、(2)中括號內的內容)在例2中(見課本),,如果已知電流為450毫安時,,應怎樣用公式計算結果?(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寫出(3)后括號內的內容)?,F在哪位同學來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學生看課文最后一段)
現在請大家解答下面兩個問題,。(出示小黑板或幻燈片。請兩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兩個問題均有兩種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歐姆定律解出電阻值,,再用歐姆定律解電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問題①一個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是0.25伏時,,流過它的電流是0.13安。如果流過它的電流變?yōu)?.91安,,此時它兩端的電壓多大,?
問題②一個電阻箱接在電壓不變的電源上。把它的電阻調到350歐時,,流過它的電流是21毫安,。若再調節(jié)電阻箱,使流過它的電流變?yōu)?26毫安,,此時電阻箱的電阻應是多大,?
教師:在解答問題①時,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學還用了另一種解法(教師板書出來)大家看都對嗎,?(學生答)歐姆定律是一個普遍適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兩個量的變化關系的問題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簡捷些,。
讓大家閱讀“想想議議”中提出的問題,議論一下,。(學生閱讀,,分組議論)
教師: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去?(學生回答,,教師訂正)伏特表接到電源兩極上為什么不會被燒毀,?(學生回答,教師訂正)
4,。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在實驗得出的規(guī)律的基礎上概括總結出了歐姆定律,。剛才大家看到,應用歐姆定律,,不僅可以定量計算各種電學問題,,而且還能簡單明了地解釋像安培表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這類物理問題。今后學習中我們將會接觸到這一電學基本規(guī)律的廣泛應用,。今天的復習任務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義真正理解清楚,。在作業(yè)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書寫格式,養(yǎng)成簡明,、正確表達的好習慣,。
5。布置作業(yè)
(1)工廠中車床照明燈采用36伏的安全電壓,,某車床照明燈工作時燈絲電阻是32歐,,求通過燈絲的電流。
(2)一段導體兩端電壓是2伏時,,導體中的電流是0.5安,,如果電壓增大到3伏,導體中的電流多大,?
(3)電壓保持不變,,當接電阻為242歐的燈泡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91安,,如改接電阻為165歐的電烙鐵,,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大?
(四)設想、體會
1,。本課題教學設計的關鍵之一是處理好第一節(jié)的實驗規(guī)律和歐姆定律的關系,,使學生易于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的物理意義。特別是歐姆定律的公式為什么那樣表達,,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采用根據實驗結果寫出,再令K=1的辦法引出,,超出初中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來,,不說明它為什么綜合概括了實驗規(guī)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題的辦法,給學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留下懸案,,也是不妥當的,。本教案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從實驗規(guī)律出發(fā),,引出定律內容,,再把定律的結論與實驗的結論對比理解,說明定律既概括了實驗的結果,,又比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導出兩個實驗的結論,,說明公式也的確是實驗結論的概括,。這樣,學生對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的物理意義就有了切實的理解,。對課文開頭提出的歐姆定律是“實驗結果綜合起來”的才會有真切的體會,。這樣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節(jié)的教學中,先通過實例運用學生在小學和中學數學學習中已較熟悉的比例知識導出本教案中的(1)(2)兩式,,根據第一節(jié)的內容和課時實際,,不
難做到。培養(yǎng)學生理解運用數學表達物理規(guī)律和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是本章的一個重要特點,。上述設計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都有利于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本課題的另一重點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歐姆定律解題的能力,?!罢莆諝W姆定律”的教學要求是本章以至電學學完后的最終要求。這節(jié)課只應是既簡單又基礎的應用,。由于學生已經較長時間沒有涉及到用公式進行定量計算,,在這一節(jié)課對解題加以強調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學生先閱讀課文例題,再一起概括小結解題思路方法,;在本課小結中再次強調,,對學生提出要求等措施來實現。
3,。由于采用了學生閱讀課文的措施,這不僅有力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而且也減少了教師的重復板書,,節(jié)約了一些教學時間,有條件加兩個課堂練習題,。這兩個練習題的目的不僅在于強調在涉及物理量的變化關系時,,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強化了歐姆定律與實驗所得的規(guī)律的一致性的認識,。但對U,、I、R三個量同時變的問題,,僅在教師闡明定律的意義時提及,,在練習題中沒有涉及,留待后續(xù)學習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學習的難度,。
4。定律中的U,、I,、R是對同一導體而言,在本節(jié)課只需提醒學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講不同導體的U,、I、R要用下標區(qū)別的問題,。待學習電阻的串聯(lián)時,,有了這種需要再提出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會用伏安法測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確畫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并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3)學會正確選擇電壓表量程,,并用試觸法確定電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電燈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過程與方法:
設計實驗電路圖,,并且比較各個電路圖的優(yōu)缺點,,從而確定本實驗用哪個電路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熱情,,產生探測未知電阻阻值的欲望,積極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感受用物理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
二,、設計思路
用伏安法測電阻屬于歐姆定律變換式的具體應用,對于加深學生歐姆定律和電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綜合使用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測量一個定值電阻的阻值”問題后,,由學生設計實驗,,通過交流和討論發(fā)現,應該用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圖進行實驗,,好處是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并設計出實驗表格;第二部分準備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實連接圖如何連接,,并根據實物圖說出實驗中的注意點,為下面的實驗做好準備,;第三部分開展實驗,,先進行定值電阻阻值的測量,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討論為什么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通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第四部分,,仿一仿,開展實驗測量小電燈的電阻的測量,,討論為什么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從而分析出小電燈不需要求平均值。兩個實驗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設計電路和表格,。
2、難點:分析出燈絲電阻受溫度的影響,。
四,、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兩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小燈泡(2、5V),。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憶一憶”)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電學中的一條什么重要規(guī)律?歐姆定律的表達式如何寫,?(學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師:怎樣利用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引出本節(jié)。 板書:(第四節(jié) 歐姆定律的應用 測電阻)
(二)進行新課
(“動一動”)
1,、設計實驗
(1)測量電阻的方法
師:同學們說說看,,你準備如何測量電阻的阻值?板書:(一)測未知電阻Rx
答:用電壓表測電阻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通過它的電流,。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板書:實驗原理
答:根據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計算出它的電阻,。 板書:R=u/I
(3)問:根據同學所說的方法,,你們能否設計出實驗電路圖? 板書:實驗電路
學生設計,,教師巡視,,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幾張電路圖實物投影,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電路圖,,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哪幅電路圖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實驗中總是有誤差的,,為了減小誤差,我們應該怎么辦,?聯(lián)系前面學的一個重要的器材,,如何改進?) 投影正確的實驗電路圖
(“考一考”)
師:滑動變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投影:①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多次測量取平均植,,減小誤差,。②保護電路
(“探一探”)
2、實驗準備
(1)需要哪些實驗器材,?板書:實驗器材
電源(干電池2節(jié)),、電流表、待測電阻R ,、滑動變阻器,、開關、電壓表,、導線若干 (投影)
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2)設計表格 板書:設計表格
提醒:要測哪些物理量,?計算什么,?表格需要幾列幾行?
學生設計,,教師巡視,,實物投影并作出評價,強調表格的規(guī)范,,并讓學生完善自己設計的表格,。
問:三次測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導學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為了計算方便,,可以調節(jié)電路中的電流為整
數值(投影完整的實驗表格)
實驗次數 電壓
U/ V 電流
I/ A 電阻
R/ Ω 電阻平均值
R/ Ω
(3)連接實物圖(根據所設計的電路圖連接)
師:請一位同學到屏幕上將電路圖連成實物圖,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是否正確,,若有錯誤的地方,,請同學們糾正。
(4)實驗注意點 板書:實驗注意點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實驗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學生要進行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的注意事項:(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斷開(2)滑動變阻器應該一上一下接,實驗前將阻值調到最大處(3)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選擇 (投影)
(5)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板書:實驗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tài),。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
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用試觸法確定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路中的電流,,觀察電流的示數為0,、1A,0、2A,0,、25A時電壓表的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投影
(“做一做”)
3,、實驗探究(伏安法測電阻)
教師巡視,指出學生在操作中有問題的地方
(“比一比”)
哪個小組的實驗規(guī)范 準確 迅速
4,、分析與討論
實物投影學生的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議一議”)
分析:1,、為什么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通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隨電壓和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仿一仿”)
小電燈也有電阻,,將待測電阻R換成小電燈,仿照剛才的實驗測小電燈的電阻,。
注意:加在小電燈兩端的電壓不要超過小電燈上所標注的電壓
實驗時,,觀察小電燈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溫度
板書:(二)測小電燈的電阻
匯報測小電燈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分析:
2,、為什么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
這似乎與剛才的實驗結論優(yōu)點矛盾,誰來分析一下這是什么原因呢,?
小電燈的燈絲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進行工作的,,電燈越亮,燈絲的溫度就越高,,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溫度影響較大,有的幾乎部首影響)
問:對于小電燈的燈絲,,他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電燈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義?表格中還有必要寫平均值嗎,?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三)課堂小結
(“談一談”)
師: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和小電燈的電阻,并且根據所測出的實驗數據機進行分析比較,,得出了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節(jié)實驗報告,。
(五)說明:本節(jié)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六)板書設計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一)測未知電阻Rx
1、原理:歐姆定律的變形式:R=u/I
2、電路圖
3,、實驗器材
4,、設計表格
5、實驗注意點
6,、實驗步驟
(二)測小電燈的電阻
方法:伏安法測電阻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6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于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xié)助,,所以這次課采用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fā)現過程并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并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四學情分析
在技能方面是練習用電壓表測電壓,在知識方面是研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關系,。這是一節(jié)探索性實驗課,讓學生自主實驗,、觀察記錄,,自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學生對探索性實驗有濃厚的興趣,,這種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有利于提高認知能力和實驗能力,但由于學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夠成熟,,引導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法,。
六課前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10)、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lián)系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系,,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著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系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fā)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并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并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fā)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系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fā)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借鑒別人的經驗。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著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并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系: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 (歐姆定律)
十教學反思
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于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xié)助,,所以這次課采用啟發(fā)式綜合的教學方法,。
高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設計設計篇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電流形成的條件,。
2、掌握電流強度的概念,,并能處理簡單問題,。
3、鞏固掌握,,理解電阻概念,。
4、理解電阻伏安特性曲線,,并能運用,。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電流強度的概念、是教學重點,。
2,、電流強度概念、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學生直流電源(穩(wěn)壓),,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開關,待測電阻,。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電場,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促使電荷移動,,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如:靜電場中的導體在達到靜電平衡狀態(tài)之前,其中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也有電荷定向移動.由于電流與我們生活很密切,,所以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這節(jié)課我們將在初中的基礎上對電流作進一步了解。
(二)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人們對電路知識和規(guī)律的認識與研究,,也如對其他科技知識的認識與研究一樣,都經歷了漫長的,、曲折的過程.18世紀末,,意大利著名醫(yī)生伽伐尼受偶然發(fā)現的啟迪,經進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兩種不同的金屬與青蛙腿相接觸而引起肌肉痙攣,,于是伽伐尼電池誕生了.但他對此并不理解,認為這是青蛙體內產生了“動物電”.伽伐尼的發(fā)現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伏打的極大興趣.經過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將不同的金屬板浸入一種電解液中,,組成了第一個直流電源——伏打電池.后來,他利用幾個容器盛了鹽水,,把插在鹽水里的銅板,、鋅板連接起來,電流就產生了,。
1,、電流
(1)什么是電流?
大量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電流形成的條件:例如:
靜電場中導體達到靜電平衡之前有電荷定向移動,;
電容器充放電,用導體與電源兩極相接,。
①導體,,有自由移動電荷,可以定向移動.同時導體也提供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路”.導體包括金屬,、電解液等,,自由電荷有電子,、離子等。
②導體內有電場強度不為零的電場,,或者說導體兩端有電勢差,,從而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
③持續(xù)電流形成條件:要形成持續(xù)電流,,導體中場強不能為零,,要保持下去,導體兩端保持電勢差(電壓),。電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導體兩端電壓,,使導體中有持續(xù)電流。
導體中電流有強有弱,,用一個物理量描述電荷定向移動的快慢,,從而描述電流的強弱。
(3)電流強度
①定義: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的比值,。這樣可以通過電荷定向移動的快慢來描述電流強弱,,這個比值稱為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用毫安表示,。
②表達式:
③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質:電流強度是標量.初中學過并聯(lián)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但電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關鍵看滿不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⑤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正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從高電勢向低電勢運動,所以電流是有高電勢向低電勢流動,,在電源外部,,是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4)電流分類:
按方向分成兩大類:直流電和交流電,。
直流電:方向不變,,如果直流電大小不變,就稱為恒定電流,,這是高中階段電流知識的重點,。
交流電:方向隨時間變化。
前面討論了電流,,尤其是持續(xù)電流的形成,,要求導體兩端有電勢差,即電壓.電流強度與電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可利用實驗來研究,。
演示
先給學生介紹實驗電路圖,,教師按電路圖連接實驗電路,并請學生觀察電表的正負接線柱,,要求學生注意,,正負接線柱的接法, 為待測電阻(定值電阻),。
演示
閉合S后,,移動滑動變阻器觸頭,,觀察電表的變化,,說明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都隨導體的電阻有關。
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由實驗得到電壓和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呢,?
分析:用控制變量法,,先保證其中的一個量保持不變,讓其余兩個量之間相關,,然后結合起來分析,。
保證電阻不變,調節(jié)電壓,,記下觸頭在不同位置時電壓表和電流表讀數.電壓表測得的是導體R兩端電壓,,電流表測得的是通過導體 的電流,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這一方法可以類比數學中函數圖象,,用描點法來研究,啟發(fā)學生思考物理與數學的聯(lián)系,。
把所得數據描繪在 直角坐標系中,,確定 和 之間的函數關系。
分析:這些點所在的曲線包不包括原點,?包括,,因為當 時,這些點所在曲線是一條什么曲線,?過原點的斜直線,。
把 換成與之不同的 ,重復前面步驟,,可得另一條不同的但過原點的斜直線,。
結論:給定導體,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或者對不同導體,,圖象斜率是不同.相同電壓下,兩導體電流分別為,,導體2對電流阻礙作用比導體1大,,的倒數反映了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若用一個物理量來描述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稱為電阻。
2,、電阻
(1)定義:導體兩端電壓與通過導體電流的比值,,叫做這段導體的電阻。
(2)定義式:
說明:①對于給定導體,, 一定,,不存在 與 成正比,與 成反比的關系,。
②這個式子(定義)給出了測量電阻的方法——伏安法.
(3)單位:電壓單位用伏特(V),,電流單位用安培(A),電阻單位用歐姆,,符號Ω,,且lΩ=1V/A
常用單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最早用實驗研究了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內容:導體中電流強度跟它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它的電阻成反比。
表達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個量 必須對應著同一個研究對象,。
(2)大量實驗表明,,適用于純電阻電路(金屬、電解液等),。
(三)小結
1,、不要認為在任何導體中,電流都與電壓成正比,,對于非純電阻電來講則不然,。
2、僅僅是帶內阻的定義式,,而不是決定式,,電阻的大小不決定于電壓和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