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篇一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jié)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xiàn),。”
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剪一剪,,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yōu)秀作品貼黑板)
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shù)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shù)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2,、3、4,、5,、6、7,、8,、9
3、教材第33頁練-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啊!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
3. 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疑
1. 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長?
3. 你能正確使用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1)房子高約4( ); (2)一支鉛筆長18( );
(3)米尺長100( ); (4)課桌高約7( );
二、互動解疑
1. 認識分米
(1)猜一猜課桌高約7什么呢?
板書:分米dm
(2)探究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對分米還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長?你能從紙條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來嗎?
(4)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長度……)
(5)我們的直尺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2分米)
2. 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1)請同學們在米尺上找出幾個1分米,并匯報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與1米之間的關系
①在米尺上數(shù)出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認識毫米
(1)請你先估算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各是幾厘米?
(2)講述: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得更精確,我們要用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①關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間有10個小格,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張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長,、厚度,。
b:課堂練-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階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精確,我們還可以用毫米,,這些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實踐運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畫線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練-本的長約( ); 課桌寬約( ); 一棟樓高( );
數(shù)學書厚5( ); 小亮身高135( ); 課桌高9( )。
四,、總結評價
比劃所學過的長度單位,。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 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jù)情境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練-,。
教學重點:
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體的長度,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復-舊知,。
1,、猜測老師的身高。
師: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學-,,我們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F(xiàn)在,誰知道老師的身高是多少?大膽地猜一猜吧!
學生猜測,。
師:我來告訴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測教師的身高是我精心設計的與學生的課前交流,不僅能創(chuàng)設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學生在表述時會自然而然的用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的知識,,為下面的學-與探究進行鋪墊,。)
2、回憶米和厘米
師:老師的身高,,用到了兩個長度單位,,是哪兩個?(米和厘米)誰還記得米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厘米呢?你們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長嗎?那一厘米有多長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說說,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課必須在具有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紹過自己的身高后,及時復-兩個長度單位,,開展“說”字母的表現(xiàn)形式,,比長度大約有多長,想兩者之間的關系,,三個連貫的小活動,,既避免學生在下一環(huán)節(jié)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調動學生的學-情緒,。)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測量吸管的長度,。
師:(出示吸管)小朋友們都有一根吸管,拿起來看一看,,想一想,,估計一下。吸管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說說,,并說明理由,。
師:我們估計的準確嗎?用尺子認真的量一量。
學生量一量,,說說結果,。
(吸管是教師自制的學具,它們是統(tǒng)一長度單位10厘米,。這是因為在備課時,。我認為教材設計的第一次“讓學生估測10厘米長的鉛筆”不夠現(xiàn)實,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這樣便于課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更有效的節(jié)約了課堂學-時間。課程改革實驗提倡的一個觀點就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要創(chuàng) 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師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創(chuàng)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個工具,,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完全可以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
2,、認識“分米”
師:老師告訴你們:吸管的長度是10厘米,也可以說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dm,。在你們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長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學生用手比一比,。
師:請你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大約有多長,。你比得準確嗎?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細看看并記住1分米有多長,。閉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約有多長嗎?想出來了再睜開眼睛用手勢比給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誰比得更準確,。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請小朋友用眼睛仔細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體上、學-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長度單位的認識、長度空間觀念的建立,,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在認識“1分米大約有多長”的活動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幫助學生建 立1分米長度的空間觀念,。第一步,我先讓學生估測吸管大約有多長,,再用工具準確測量,,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勢反 復比出1分米的長短,,建立1分米長度的觀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對1分米長度的認識,。)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約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嗎?找一找,,米尺上從哪兒到哪兒是1分米?2分米從哪兒到哪兒?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師: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呢?請你們四人小組在一起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通過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從哪兒到哪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長度單位分米,。
在找的活動中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從0—10是1分米,從30—40厘米是1分米,,從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僅是數(shù)感的培養(yǎng),更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開放式探究學-的方式)
4,、認識毫米
師:剛才,,大家吸管測量得非常認真,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一根較短的鉛筆,,用尺子量量鉛筆有多長?
學生量一量,,匯報。
師:剛才大家量的鉛筆的長度有的是整厘米數(shù),,有的是幾厘米多幾小格,,有的是幾厘米少幾小格,請你們看一看尺子,,仔細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
學生數(shù)數(shù),,說說。
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老師把一厘米放大了,我們一塊兒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畫,共同數(shù)出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師: 1厘米中有10小格,,誰知道每小格的長是多少?對每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寫成1mm,,誰能說說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現(xiàn)在,誰能再準確的說出你剛才測量的鉛筆有多長?
學生說說,。
師:1毫米大約有多長呢?拿出1分硬幣,,先看一看硬幣的哪一部分長度大約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對嗎?對,,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 米,。你能用手勢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一分硬幣,(平放)把硬幣小心地取出來,,看一看,,1毫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鉛筆的長度是不同的,在學生動手測量發(fā)現(xiàn)不一定是整一數(shù)時,,在內心能產(chǎn)生一種思索,,需要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來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另外,,學生有了“1分米”的知識作為基礎,在認識毫米時,,可以適當?shù)目s短時間,,使課堂節(jié)奏有松有馳。課改后,,要求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的設計要有彈性,,根據(jù)課堂進程,及時變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學生課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識,,在介紹毫米時,要根據(jù)當時孩子們的狀況及時調整,,學生可以自己認識的事物教師 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戲:“神奇的手指”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做個小游戲,好嗎?(好)請把學具輕輕向前推!游戲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聽清要求:仔細看老師的手指,,先閉合,然后慢慢張開,。如果你認為手指之間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時喊停,,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估計得最準確,。
教師手指閉合,,學生估測,教師注意用工具檢測學生估計得是否準確,。
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玩游戲,,注意用工具及時檢驗你估計的長度是否準確。
(當學生情緒漸落到低潮時,,教師要注意設置一個或多個情景活動,,進一步調動學生,來形成一個新的學---,。在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后,由于學具較 多,,學生又有愛動愛摸的天性,,部分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浮躁的情緒。讓學生收拾好學具,,用動感的小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巧妙地調控課堂,更是對所學的長度單位的系統(tǒng)整理,。)
三,、回顧整理,交流收獲,。
師:大家游戲玩得真開心,,下課以后,大家還可以繼續(xù)玩!現(xiàn)在,,注意看黑板,,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匯報
四,、實踐應用,,鞏固反饋
1、判斷。
師: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下面,讓我們判斷,,這些話說得對嗎?
數(shù)學書厚約5毫米,。 一拃長約10分米。
小紅身高138厘米,。 課桌高約7厘米,。
1棵大樹高5分米。 跳繩長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斷別人的話是否正確,,我們還可以測量自己喜歡的物品。
多媒體課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學生動手量,,全班交流,。
(數(shù)學來自生活,自然最終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們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之后,,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進行估計和測量,將數(shù)學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這樣有利于孩子們進一步培養(yǎng)長度觀念,,而且也讓孩子們對數(shù)學更加有興趣。)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內容:新課標北師大版第四冊鉛筆有多長;教材p40,、p41,。
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1分米,、1毫米的認識,,“估一估”實物的長度。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教具:課件,,米尺、1分硬幣,、10厘米鉛筆若干(按小組分),。
學具:學生直尺、長約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個子細又長。寫出漂亮字,,需要它幫忙,。請同學們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鉛筆不僅僅可以寫出漂亮字,,還可以幫我們學-數(shù)學知識呢?這節(jié)數(shù)學課我們一起測量鉛筆有多長。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有關長度單位,,用手勢比一比,,1m、1cm大約有多長?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師給同學們發(fā)了1支鉛筆,請你估測這枝鉛筆有多長?說說你是怎樣估測的?(聽取匯報)
2,、量:同學們估測的結果不一樣?怎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呢?請你們用直尺量一量這支鉛筆的長度,,邊量邊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抽生一邊匯報,一邊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3,、知:你們知道嗎?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我們的身體是一把尺,從中指尖開始量手掌,,到哪兒長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6,、小組活動:(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用長1分米的鉛筆去量1米的長度,,能量幾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鉛筆是你們丟掉的,,為自己算一算,,每人丟一分米長的鉛筆,10人丟了多長的鉛筆?全班50人,,共丟了多長的鉛筆?大約有幾個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費呀!希望同學們愛惜學-用具,,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慣。
三,、自學毫米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鉛筆,用認識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遇到困難時,請書這位好朋友來幫忙,,自學書40頁(2)部分內容,。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自己學到的知識最多?
2,、聽取匯報,質疑,。
3,、課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嘗試練-
1、游戲:用手勢比一比下列長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課件出示:(1)填出適當?shù)膯挝弧?2)解決問題:小猴一家比身高。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chuàng)設情境
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xiàn)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shù)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fā)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找朋友,。
3、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shù)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shù)學知識,,你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