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1)知道波面和波線,,以及波傳播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
(2)知道波發(fā) 生反射現(xiàn) 象時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波的頻率,,波速和波長與入射波相同
(3)知道折射波與入射波的頻率相同,波速與波長不同,,理解波發(fā)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質中速度不同,,掌握入射角與折射角的 關系
教學重點: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規(guī)律
教學難點:惠更斯原理
教學方法:課堂演示,,flash課件
1.蝙蝠的“眼睛”:18世紀,,意大利教士兼生物學家斯帕蘭扎尼研究蝙蝠在夜間活動時,發(fā)現(xiàn)蝙蝠是靠高頻率的尖叫來確定障礙物的位置的,。這種尖叫聲在每秒2萬到10萬赫茲之間,,我們的耳 朵對這樣頻率范圍內的聲波是聽不到的。這樣的聲波稱為超聲波,。蝙蝠發(fā)出超聲波,,然后借助物體反射回來的回聲,就能判斷出所接近的物體的大小,、形狀和運動方式,。
2.隱形飛機f—117:雷達是利用無線電 波發(fā)現(xiàn)目標,并測定其位置的設備,。由于無線電波具有恒速,、定向傳播的規(guī) 律,因此,,當雷達波碰到飛行目 標(飛機,、導彈)等時,一部分雷達波便會反射回來,,根據(jù)反射雷達波的時間和方位便可以計算出飛行目標的位置,。
雷達確定目標示意圖
由于一般飛機的外形比較復雜,總有許多部分能夠強烈反射雷達波,因此整個飛機表面涂以黑色的吸收雷達波的涂料,。
波面:同一時刻,,介質中處于波峰或波谷的質點所構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線:用來表示波的傳播方向的跟各個波面垂直的線叫做波線.
荷蘭物理 學家 惠 更 斯
1、惠更斯原理:介質中任一波面上的各點,,都可以看作發(fā)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時刻,這些子波在波前進方向的包絡面便是新的波面,。
2,、根據(jù)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時刻的波陣面,,就可以確定下一時刻的波陣面,。
1、波遇到障礙物會返回來繼續(xù)傳播,,這種現(xiàn)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規(guī)律
反射定律:入射線、法線,、反射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與反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 叫做反射角.
反射波的波長,、頻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
波遇到兩種介質界面時,,總存在反射
1,、波的折射: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波的 傳播方向發(fā) 生了改變的現(xiàn)象叫做波的折射.
2,、折射規(guī)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線與兩介質界面法線的夾角r叫做折射角.
2、折射定律:入射線,、法線,、折射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 與折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種介質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種介質中的速度之比:
當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時,,折射角折向法線,。
當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時,折射角折離法線,。
當垂直界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屬折射中的特例.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頻率不改變,波 速和波長都發(fā)生改變.
波發(fā)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不同.
由惠更斯原理,a,、b為同一波面上的兩點,,a、b點會發(fā)射子波,,經(jīng)⊿t后,, b點發(fā)射的子波到達界面處d點, a點的到達c點,,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第二章 靜電場
第1課時 庫侖定律 電場強度
基礎知識回顧
1,、電荷、電荷守恒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有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 ⑵靜電感應: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
⑶電荷守恒:電荷即不會創(chuàng)生,,也不會消失,,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總量保持不變。(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shù)和保持不變)
⑷元電荷:指一個電子或質子所帶的電荷量,,用e表示。e=1.6×10-19
2,、庫侖定律
⑴真空中兩個點電荷之間相互作用的電場力,,跟它們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即:f?kq1q2 其中k為靜電力常量, k=9.0×10 9 n?m2/c2 2r
⑵成立條件
①真空中(空氣中也近似成立),,②點電荷,,即帶電體的形狀和大小對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對帶電均勻的球,, r為球心間的距離),。
3、電場強度
⑴電場:帶電體的周圍存在著的一種特殊物質,它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叫電場力,。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電場發(fā)生作用的。電場還具有能的性質,。
⑵電場強度e:反映電場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定義:放入電場中某點的試探電荷所受的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該點的電場強度,。即:e?f
q單位:
②場強的方向:規(guī)定正電荷在電場中某點的受力方向為該點的場強方向。 (說明:電場中某點的場強與放入場中的試探電荷無關,,而是由該點的位置和場源電何來決定,。)
⑶點電荷的電場強度:e=kq,其中q為場源電荷,,e為場中距q為r的某點處的場強大小,。對于求r2
均勻帶電的球體或球殼外某點的場強時,r為該點到球心的距離,。
⑷電場強度的疊加:當存在多個場源電荷時,,電場中某點的場強為各個點電荷單獨在該點產(chǎn)生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
⑸電場線:為形象描述電場而引入的假想曲線,。
①電場線從正電荷或無限遠出發(fā),,終止于無限遠或負電荷。
②電場線不相交,,也不相切,,更不能認為電場就是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
③同一幅圖中,,場強大的地方電場線較密,,場強小的地方電場線較疏。
⑹勻強電場:電場中各點場強大小處處相等,,方向相同,,勻強電場的電場線是一些平行的等間距的平行線。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展示匯報
自學指導
一,、閱讀課本前兩段,,知道什么是力學中的功,知道力何時能做功,。并填寫下列空格: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二,、觀察課本中前三個圖,,找出三個實例的共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本中的后三個圖中,力都沒有做功,,想一想這些力為什么沒有做功,?并寫 出原因:
甲圖:沒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圖:沒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課本第一段,找出力學 力所說的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個是_______________;另一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課本第二段,,了解兩種不做功的情況,,要知道為什么不做功。通過各個實例可知力學里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力才做功。
課堂達標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體上,,力就對物體做了功 ( )
(2)物體只要移動了距離,,就做了功 ( )
(3)物體從高處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又移動了距離,,這個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著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車,但車未動,,人沒有做功 ( )
三,、閱讀課本“功的計算”部分的內 容,然后填寫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學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國際單 位制中,,力的單位是___ ____,距離的單位是________,功的單位是_________,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 做_________,簡稱_______,符號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題】質量為100kg的物體,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進了10m,則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體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勻速前進了5m,拉力對物體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將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運速移動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為_______j.
3、馬拉著質量為2000kg的車在平路上前 進,,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則馬拉車前進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著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10m,已知受到的阻力為100n,求它推車做的功,。
5,、下面幾種情況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鈴舉在空中不動 b 用力提著水桶水平勻速移動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車前進 d 物體在光滑的平面上運速移動
6,、一個物體的質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進了10m,則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體勻速向上提起10m,則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7,、起重機將重3×103n的樓板以1m/s的速度舉到10m高的三層樓后,又將樓板水平移動了3m,在整個過程中,,起重機對樓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學用50n的力將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遠,該同學對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沒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9、兩輛車的重力分別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們前進了15m,則( )
a 拉大車做的功多 b 拉小車做的功多
c 拉力對兩車 做的功一樣多 d 無法比較
10,、如圖所示三種情況下,,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觸面勻速移動了s的距離,則功的計算公式w=fs( )
a 只適于甲 b 只適于乙 c 只適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適用
11、質量為100kg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勻速前進了5m,物體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案篇四
研究性實驗:(1) 研究勻變速運動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1,、構造:見教材,。
2、操作要點:接50hz,,4---6伏的交流電 s1 s2 s3 s4
正確標取記:在紙帶中間部分選5個點 ,。t ,。t 。 t ,。 t ,。
3、重點:紙帶的分析 0 1 2 3 4
a.判斷物體運動情況:
在誤差范圍內:如果s1=s2=s3=,。.,。.。.,,則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
如果,?s1=,?s2=,?s3= ,。.。.,。.,。=常數(shù),, 則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
b.測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圖象法: 作v-t圖,,求a=直線的斜率
c.測定即時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實驗條件:
a.合力恒定,細線與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電。
3,、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片,、低壓交流電源,、小車、細繩,、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刻度尺,、鉤碼、導線,、兩根導線,。
4、主要測量:
選擇紙帶,,標出記數(shù)點,,測出每個時間間隔內的位移s1、s2,、s3 ,。。,。,。圖中o是任一點。
5,、 數(shù)據(jù)處理: 0 1 2 3 4 5 6
根據(jù)測出的s1,、s2、s3.,。.,。.。. ,。s1 ,。s2 。 s3 ,。s4 ,。 s5 。 s6 ,。
用逐差法處理數(shù)據(jù)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測勻變速運動的即時速度:(同上)
(2) 研究平拋運動
1,、實驗原理:
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拋小球在空中的軌跡曲線,,再根據(jù)軌跡上某些點的位置坐標,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圖釘,,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錘線。
3,、實驗條件:
a. 固定白紙的木板要豎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線水平,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從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
(3) 研究彈力與形變關系
方法歸納:
(1)用懸掛砝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壓力
(2)用列表法來記錄和分析數(shù)據(jù)(如何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3)用圖象法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關系
步驟:
1以力為縱坐標、彈簧伸長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
2根據(jù)所測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描點
3按照圖中各點的分布和走向,,嘗試作出一條平滑的曲線(包括直線)
4以彈簧的伸重工業(yè)自變量,,寫出曲線所代表的函數(shù),首先嘗試一次函數(shù),,如不行則考慮二次函數(shù),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數(shù),,則變相關的量為倒數(shù)再研究一下是否為正比關系(圖象是否可變?yōu)橹本€)----化曲為直的方法等,。
5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意義。
2,、 注意事項:所加砝碼不要過多(大)以免彈簧超出其彈性限度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案篇五
本節(jié)教材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線運動》第六節(jié)《向心力》,。
教材的內容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主要講解了向心力的定義,、定義式,、方向及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前面幾節(jié)已經(jīng)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這節(jié)講的是描述使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合外力,,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為接下來萬有引力的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這樣的安排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來看,,本章節(jié)是運動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程中比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它把運動學和動力學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也是學生知識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基礎方面】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具備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性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思維基礎方面】高一的學生通過初中科學和第一學期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較強的計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方面】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與向心力有關的現(xiàn)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錯誤的這就給學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帶來困難,。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向心力的定義,;
能說出向心力的定義、寫出向心力的定義式和單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
【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圓周運動,,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學習,相互聯(lián)系,,體驗對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用概念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學無止境的觀點;
通過向心力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容易讓學生理解,,引起學生興趣;
重點:向心力表達式驗證,,向心力來源與作用效果,。設定一定運動情景,來驗證向心力表達式,。進行舉例說明,,進行受力分析。(重點如何落實)
難點:向心力表達式的驗證。通過用圓錐擺粗濾驗證表達式,,通過圓錐擺做勻速圓周運動解釋原理,,分析其在運動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測量數(shù)據(jù)與測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達式的正確,。(難點咋么突破)
教學方法: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手段:多媒體,,口述
1、引入
回顧本章內容,,復習向心加速度,,放一個有關視屏,向同學提問物體為甚么做圓周運動,?
2,、新課教學(熟悉一下過渡)
一、做小球做圓周運動的實驗,,多問題進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點進行總結
二、教授有關向心力的有關知識并進行一定補充,。
三,、用圓錐擺粗濾驗證向心力表達式小結:向心力定義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