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通用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1
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學生已經(jīng)明確了進行減法計算時,,哪一位不夠減,,都要向前一位退1當10,再減的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為復雜的一種情況,也是學生本單元學習的難點,。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隔位退位減的算理。教學時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豎式后,,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這時的探索,,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這里的計算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可十位是0,,無1可退,,怎么辦?這時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過之后就不知道如何辦了。在討論有一定想法后,,老師提供計數(shù)器上撥算珠理解,。千位上一顆珠換幾顆百位上的珠,百位上一顆珠換幾顆十位上的珠,,十位上一顆珠換幾顆個位上的珠,。這樣讓學生明白:讓百位借給十位,十位再借給個位,。在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變化,說清是幾減幾,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讓學生把演示過程與算理說了一遍: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十位沒有向百位退1,,于是個位是14-8=6,,十位是幾減幾呢?通過學生的討論、爭議,,學生明白了十位應是9-0=9,,百位是1-1=0(不寫),再用豎式算一算。通過計數(shù)器的實際操作學生更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2
“萬以內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會計算“百以內退位減法”和直接的“萬以內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我認為按照常理來說,,只要學會了百以內的退位減法,,對于學生來說數(shù)位的多少并不是很大的問題,只要學會了簡單的退位減法,,復雜的也是同樣的計算過程,,應該不會很難才是。
問題一: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要讓學生明確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當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當10,,這時十位上是9,對于這一算理,我是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的,,然后我也進行了強調,,但在練習過程中,我比較重視學生說算法,,忽略了學生對算理的敘述,,結果學生在計算時要么忘記退位,要么不該退位的也退位,。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問題二:在學習加減法的驗算時,,我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去寫驗算方法,然后讓學生交流方法,,這種體驗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了算法,、算理。但在學習完加法的驗算方法后學生提出了減法應該怎樣驗算呢?我沒有過多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就順勢把減法的驗算方法也講了,,結果就造成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對加減法的驗算方法掌握的不扎實,,尤其有一部分學生總把驗算后的得數(shù)寫在算式得數(shù)位置上,,這都是課前思考不足造成的。
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教學之前首先要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認真有效的落實于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不能想當然用自己的主觀認識來替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扎扎實實的進行教學,。總之,,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是教師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前提,。教師只有在教材與學生中尋找平衡,,才能在課堂上演繹智慧與精彩,使課堂更有實效,。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jīng)學完,,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后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shù)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并不清楚怎么進行,,造成每個小組里只有少數(shù)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范,,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chuàng)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shù)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shù)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后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從開學到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xiàn)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guī)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xiàn)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yōu)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游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jīng)驗并應用于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4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教學,,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由于在計算減法時是根據(jù)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引導學生做減法想加法,,這也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計算教學是培智學校數(shù)學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能力,,這是教師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低年級兒童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如做游戲、聽故事,、看動畫等激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本著上述思想,,通過創(chuàng)設讓學生點燃生日蠟燭,、給小動物找家等情境,將學生帶到了新奇的學習活動之中,。并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探索,強化學習過程
我在課上增加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每2人一組小棒,,一個擺總數(shù),另一個從總數(shù)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討論列式計算,。這樣不僅使學生即時鞏固了課上所學的新知識,也使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初步滲透了減法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橋梁。由于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低年級兒童不易掌握,,所以應在他們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發(fā)揮表象的橋梁作用,。低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學生擺脫具體實物的束縛,順利過渡到掌握數(shù)量和空間的抽象特征,。
學生學習破十法時,,通過擺小棍,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導他們逐步掌握計算方法。我在13-9這道題的下面用連線把學生用小棍操作的過程表示出來,,邊畫連線邊讓學生觀察是分以下幾步算的:
第一步:老師用紅筆把個位上的3和9描出來,,學生知道了是“看個位3減9不夠減。”
第二步:老師標出以下連線,。
學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師寫出數(shù)字3。
學生回答;算1+3=4,。
這時,,學生根據(jù)連線完整地敘述出13-9的計算過程是:個位3減9不夠減,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們把這三步過程概括為六個字:一看二減三加,。思維是以知識作為中介的。這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這道題的算理。
四,、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
1,、過分的注重了課堂的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自己體驗,去擺,、去說,、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過程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
2,、評價語言不夠準確,。
3、個別教學體現(xiàn)不夠,。應該多注重輔導b組的學生,。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四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政治教學教師工作反思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范文5篇
最新教后反思范文 2022教學反思范文通用
高三政治老師教學反思范文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