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一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
2,、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學習,、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和重讀,。
1,、賦和比的寫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誦
誦讀法,、點撥法,。
(解說;本文是一篇節(jié)奏感很強的古代抒情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應以朗讀為主,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
放錄音或配音朗讀,。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jīng)》《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從中節(jié)選出來的,。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放錄音,掃除文字障礙,。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弄清文章內(nèi)容,并進一步強化生難字(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就疑難字,、詞、句提問,。
(4)課堂訓練,。
a、區(qū)別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 兮
竟周容以為度
固 固時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余佩之陸離。
(5)課文總理,。
全詩工13節(jié),,26句。前7節(jié)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后6節(jié)抒發(fā)不變初衷之決心,。
(6)放錄音,指導朗讀,、背誦,。
2,、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一 檢查背誦
二 具體研習課文
1、討論詩人追求的理想
明確:總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賢能,,楚國能繁榮富強,。具體表現(xiàn):
(1)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2)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3)加強自身修養(yǎng),,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習1~7節(jié)
(1)這一層作者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的話概括遭貶原因。
(2)面對遭貶,,屈原持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3、研習8~13節(jié)
詩中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據(jù)此,有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屈原妥協(xié)了,。請同學們朗讀后討論。
三 欣賞品味
1,、品味賦的寫法
本篇的賦既用于敘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用于敘事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寫法
本文用花草禽鳥來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還用打比方來說理,。如用"鳥之不群兮"來說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guī)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
四 布置作業(yè)
課后討論:屈原的精神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他的精神影響到哪些后來人,?你怎樣看待這種精神?請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二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重點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及所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背誦全詩。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3、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1.借助課文注釋和古漢語字典自主理解詩的大意,掌握重點詩句的翻譯及重點字詞的含義,。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跡及其對后世國民精神的影響,;了解楚辭的特點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有感情地朗誦全文,,細心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誦,、品悟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1、走進新課:請大家猜一下這幅對聯(lián)和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對聯(lián):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保┪覀冎溃?風"是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jīng)》《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jīng)憂患的《離騷》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紀念對聯(lián))
2、閱讀新課,。反復朗讀課文,,對照注解弄清句意。誦讀注意以下幾點: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3)注意處理聲音的高低、疾緩,、強弱變化,,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對特別難懂的句子,,可參照注釋,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誦讀,。
3,、課前思考
(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2)《離騷》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3)《離騷》常運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三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2,、屈原及《離騷》?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教學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2,、屈原及《離騷》?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四
《離騷》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是中國古典詩歌光輝的一頁篇章,而《離騷》作為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又是其中最為燦爛的星辰,。
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人文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課時安排】 3課時
一.屈原及相關簡介
1.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貴族,又見聞廣博,,記憶力特別好,,對時代風云變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長口才,,很快成為楚國政壇引人注目的風云人物,。
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這職務相當高,,僅次于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于后來的副宰相。他對內(nèi)經(jīng)常和懷王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頒布政令;對外處理楚國與列國的外交事務,,接待各路諸侯的來訪。楚懷王非常信任他,。當時的戰(zhàn)國七雄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即西邊的秦國想吞并東邊的六國,東邊的六國聯(lián)合起來抵御秦國的兼并,。屈原審時度勢,,實行聯(lián)齊抗秦,、南北合縱的統(tǒng)一陣線。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為屈原的政治主張?zhí)貏e是改革主張,對舊貴族勢力很不利,,對楚國內(nèi)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xiàn)后鄭袖,、上官大夫靳尚和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公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xiàn)為孤傲自大,。懷王經(jīng)不起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職務,,貶為三閭大夫,,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楚懷王十六年,,秦相張儀入楚,用重金通過靳尚賄賂懷王寵妃鄭袖,,慫恿懷王斷絕了與齊國的外交關系,。楚、齊關系破裂,,六國聯(lián)盟瓦解,。懷王受了張儀的欺騙,幾次興兵伐秦,,都大敗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齊國,修復楚,、齊關系,。
此后,在內(nèi)外交困的情勢下,,楚國幾乎成了秦國手中的玩物,。秦國對楚國采取了又打又拉的兩面手法,,累次誘騙楚國上當,削弱了楚國的政治,、軍事實力,。楚懷王三十年,秦國一面出兵攻找楚國,,連取楚國八城;一面寫信給楚懷王,,約他去秦國武關與秦昭襄王會晤。這顯然又是一個騙局,。懷王一意孤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是個親秦派,極力主張懷王西行,。懷王一進武關便被秦國軍隊軟禁起來,,把他押到秦國首都咸陽,以番臣禮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懷王不堪,,悄悄逃到趙國。害怕秦國的趙國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擄去,,三年后死在秦國。
后來的楚國政治,,經(jīng)濟崩潰,,兵無斗志,元氣大傷,。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jīng)得勢,趁著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這時他“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jié)這天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民間有粽子,、賽龍舟的習俗,。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沙士比亞,、意大利單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秭歸樂平里,。(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后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秭歸”,。)秭歸鳥即子規(guī)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nóng)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jié),,祭祀屈原。
2.屈原作品
《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漁父》《招魂》等,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xiàn)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xiāng)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jīng)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xiàn)力。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于邪惡的悲劇,??v觀他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yè)永遠為后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漢代以來,屈原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日漸崇高,,影響愈加深遠,。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偉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jié),。二是他用畢生心血寫成的20多首詩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
3.關于楚辭
“楚辭”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亦稱“楚辭體”。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用“騷”指代楚辭的,,故稱“騷體詩”。楚辭發(fā)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語勢,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辭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創(chuàng)新和解放,。
《楚辭》:西漢劉向編輯的收錄屈原等人詩歌的一本詩歌總集。
二.誦讀
1,、請大家朗讀這段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這首詩有什么特點?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2,、誦讀:
第一遍,,教師范讀,學生聽,。
第二遍,,學生輕聲讀,讀準字音,。
第三遍,,學生大聲讀,力求熟練,。
第四遍,,指導節(jié)奏,指名學生朗讀,。
騷體詩的節(jié)奏要復雜一些,,但仍有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每個詩句都可以分成兩半,,中間用虛詞連接,,前一半占兩拍,后一半看起來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長音或停頓,,其實也是兩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虛詞 x x(空拍或加語尾助詞),,一般一句是三四個節(jié)拍。
下面試從課文中舉幾個例子,,虛詞皆加括號,。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誦讀時,,上分句末字“兮”,,猶如現(xiàn)之“啊”,讀音要稍長,,押韻的字要重讀,,反復練習,,直至口熟。
第五遍,,學生集體朗讀,,讀得正確,讀出語氣,。
三.總結,、擴展
課文節(jié)選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出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要善于“移情”,,學習屈原追求理想,、保持節(jié)操、九死未悔,、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喜愛表現(xiàn)愛國情懷的詩句,并產(chǎn)生共鳴,。
四.作業(yè)
你最喜愛哪些詩句?在這些詩中,,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對你有什么啟示?
一、復習導入
二,、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自述遭貶原因,,表示決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這就是司馬遷所稱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表現(xiàn)詩人保持美好品質(zhì)的愿望,。從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反省明志,,以退為進,、斗志彌堅,更表現(xiàn)出詩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三、鑒賞第一段
1,、兩個學生朗誦,。
2,、重點字詞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眾女,喻指許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規(guī)矩而改錯 錯,,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 忳,,憂悶,。
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
侘傺,失意的樣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內(nèi)心苦悶,,憂國憂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薄非竺赖拢了啦桓?。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五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重點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及所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背誦全詩。?
導學點撥窗口?
【作家作品】?
【探海導航】?
【思路結構】?
前?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規(guī)矩,、施美政?
七?政治遭遇:靈修不察、眾女嫉余,、時俗工巧?
節(jié)?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退隱的閃念:回車復路,、退修初服?
六?
節(jié)?愛?國?決?心:好修為常、體解未變?
【疑難指津】?
【語言揣摩】?
1.?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運用:(翻譯)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后悔,。?
3.?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名題講析】?
a.“騷體”又稱“楚辭體”,得名于屈原的《離騷》,,特點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雜劇,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曲子形式,,體式比較自由,。?
c.《白洋淀紀事》是孫犁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國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對我國“五四”以來的新詩影響很大,。?
講析:本題原為高中老教材第五冊《涉江》一課的練習題。學習了屈原的有關作品,,了解了其慣用的比喻,、象征等騷體手法和潔白清忠的人格個性后,解答此題就比較容易了,。這些知識是應在《離騷》一文的學習中積累掌握的,。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六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中執(zhí)著自修美德的強烈愿望。
3,、背誦這兩節(jié)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蘊,、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zhì)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jīng)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半x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注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偭規(guī)矩而改錯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修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yōu)榫€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里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征的句子,,運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區(qū)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征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于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蘊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余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zhì),。
象征: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征傳統(tǒng)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jīng)》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后,,進行情境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于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zhì)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fā)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后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fā)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蘊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chǎn)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fā)展到后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并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系等同于君臣關系,,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關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zhì)疑:
8,、整本書閱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于20xx年端午節(jié)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聯(lián)大賽,,請從屈原忠貞于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吊和感懷的對聯(lián),。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閱讀。
宋代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這部作品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這就是說,,《離騷》這部作品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這部作品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詩人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xiàn)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詩人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lián)齊抗秦,被內(nèi)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詩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詩人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這部作品當是詩人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這部作品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這個人?!瓊`脩之數(shù)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詩人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xiàn)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diào)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整首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xiàn)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xiàn)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xiàn)實世界。這超現(xiàn)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xiàn)實世界表現(xiàn)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jīng)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這部作品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xiàn)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xiàn)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周禮》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nèi)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離騷》這部作品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這個人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案哂喙谥пз?,長余佩之陸離?!薄伴L顑頷亦何傷,。”很多詩人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詩人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詩人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jù)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這個人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這個人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這個人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這個人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這個人們以力量,。
《離騷》這部作品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xiàn)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钡谒木渲械摹胺肌弊匀挥伞败梁伞?、“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xiàn)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詩人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jīng)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再次,,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整首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七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重點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及所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背誦全詩,。
【學習重點難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3,、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學法指導】
1.借助課文注釋和古漢語字典自主理解詩的大意,,掌握重點詩句的翻譯及重點字詞的含義,。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跡及其對后世國民精神的影響;了解楚辭的特點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有感情地朗誦全文,,細心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誦,、品悟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預習案
【預習指導】
1,、走進新課:請大家猜一下這幅對聯(lián)和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對聯(lián):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及漢湘人。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jīng)》《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jīng)憂患的《離騷》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紀念對聯(lián))
2、閱讀新課,。反復朗讀課文,,對照注解弄清句意。誦讀注意以下幾點: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3)注意處理聲音的高低,、疾緩,、強弱變化,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對特別難懂的句子,可參照注釋,,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誦讀,。
3、課前思考
(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2)《離騷》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3)《離騷》常運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
離騷教案一等獎篇八
【教學目標】
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能力
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運用的效果
了解《離騷》語言風格特點,理解文章節(jié)選部分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鑒賞《離騷》中的詩句,,學習屈原憂國憂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鑒賞詩歌的比興手法
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騷體詩的形式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引導學生鑒賞的《屈子行吟圖》
(補充:畫面通過古樹野花,頑石曲徑的簡明勾勒,,大塊空白大地的隨意鋪設,,造成一個荒寒凄涼、蕭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獨行的環(huán)境,。屈原愁眉鎖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須,、昂首遙視,人物表情憂郁寂苦,但決不變心從俗的堅強意志,,溢于言表,。畫面以挺勁飛暢的線條勾畫衣著的褶紋,夸張了服飾的奇?zhèn)?,并在腰間配一隨步擺動的飄帶,,進而加強了屈原飄然遠行的氣氛,使屈原顯出莊重,、傲岸的神態(tài)和氣宇軒昂的樣子,。)
陳洪綬帶著自己對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畫筆繪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內(nèi)神,,究竟是否屬實呢,?最有發(fā)言權的當然還是屈原自己,下面我們就借屈原的代表作《離騷》走進屈原內(nèi)心,。
二,、解題
我們學過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在詩句“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風騷”指什么,?
明確:“風”指的是《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則是楚辭中的《離騷》,。這兩部作品風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而且,,并稱的兩個“第一”,,始終在我國文學史上“獨領風騷”?!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也是“楚辭體”(騷體詩)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騷體詩”來統(tǒng)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們就細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誦讀——初感詩韻
請學生表演朗誦,,體會這首詩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1、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2,、每句二至四個節(jié)拍
詩句在錯落中見整齊,在整齊中又富于變化的特點,,讀來節(jié)奏諧和,,音調(diào)抑揚,具有一種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
3、充滿著楚地風物的描寫,,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結:
騷體特征:一,、從詩風言,鋪排夸飾,,想象豐富,,是楚辭的共同特征。如《離騷》充滿奇幻不拘的想象,,抒發(fā)真情層進反覆,。
二、從體式言,,楚辭較之《詩經(jīng)》,,篇幅極大增長,句式也由四言為主變?yōu)殚L短不拘,,參差錯落,。
三、就語言說,,楚辭多用楚語楚聲,,楚地的方言詞語大量涌現(xiàn),另外,“兮”字,、“些”字作為虛詞嘆語成為楚辭的一個鮮明標志,。
四、聽讀——品味詩境
字里行間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離騷”解釋:
離憂也。離,,猶罹也,。騷,憂愁也,。離騷者,,乃言遭遇憂愁,陷入困境,。
離,,猶畔也,別也,。騷,,憂愁也。離騷者,,乃言離別之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