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課程教案篇一
知識與技能: 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初步了解單數(shù)和雙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過程、能力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探求,、猜想,、驗證的科學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探求單數(shù)和雙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
1. 情景引入,。
師:春天到了,,數(shù)寶寶們手拉手排著隊去森林里玩。
(板書出示主題圖)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請學生比較兩個隊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如果用小圓點來表示數(shù)寶寶的個數(shù),,像這樣兩個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圖形,,就叫做數(shù)圖。
2. 擺數(shù)圖,。
(1)教師在方格上演示擺數(shù)圖,。
(2)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在方格紙上擺數(shù)圖。
3. 找特點,,分類,。 同桌合作先找所擺數(shù)圖的特點,,然后把這些數(shù)圖按形狀進行分類。 板書出示(或多媒體演示)分類結(jié)果,。
師:右邊邊框是折線的數(shù)圖都是單數(shù),,右邊邊框是直線的數(shù)圖都是雙數(shù)。 板書出示課題:單數(shù)和雙數(shù),。
4. 反饋練習: 要求:先判斷數(shù)圖表示的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然后再說出它表示幾。
二,、探求單數(shù)和雙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1. 提問與猜想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兩張數(shù)圖拼成一張數(shù)圖,結(jié)果會是什么數(shù)? 接著小組合作,,每人拿兩張數(shù)圖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應(yīng)的加法算式,然后觀察小組4 個人的拼圖,,問學生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
2. 實踐與驗證
小組上黑板邊操作邊匯報。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6+4=104+5=93+5=8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并提示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3種結(jié)果?
(板書:單數(shù)+單數(shù)=雙數(shù) 雙數(shù)+雙數(shù)=雙數(shù) 單數(shù)+雙數(shù)=單數(shù))
3. 鞏固練習 書本第2大題第一行(看數(shù)圖,寫算式),。
三,、實踐與運用。
1. 計算:(第3大題)
⑴先判斷和是什么數(shù),,再計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 獨立計算。
2. 出示題4
口答:大組找規(guī)律接龍賽,,每組開火車往下接5個數(shù),。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組派代表說說接的是什么數(shù)?
3. 數(shù)寶寶玩累了,,想回家休息,兩個隊伍要接成一個隊伍往回走,,想想,,它們的隊伍里有沒有單個的?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
四,、總結(jié)與評價。
師:今天你們都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誰的表現(xiàn)最棒呢? 和是雙數(shù) 和是單數(shù)
(學生暢所欲言)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課程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說出空間中物體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注:請學生事先以小組的形式,,圍圈而坐,。)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跟我做”,。 請你跟我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學生一邊跟著說,,一邊跟著做,。 我就跟你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師:今天我們一起復(fù)習了“左與右”,。
[通過游戲的形式,復(fù)習左右,。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在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認識左與右,。同時,,在游戲的氛圍中,可以進行自我糾錯,。]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 出示題1
師: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左與右,,我們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課題)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書)
2. 出示題2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請個別同學回答。
3. 出示題3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獨立完成后核對,。
4. 小組合作,、嘗試探究
師:碰巧小胖也在過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會看到什么呢? 小組討論,。
小結(jié):與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師:那么小亞呢?
小結(jié):與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在學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與右,,并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礎(chǔ)上,,請學生介紹p8題1的圖中每個人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坐著誰?從而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為后來說出小胖,、小亞向左,、向右分別看到什么作鋪墊。然后來到大街上找左與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后是與學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亞,。]
三、設(shè)疑問難,,總結(jié)交流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與在街上”,,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jīng)常碰到左與右。
對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還有什么問題嗎?
[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探索,,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掌握了多少,,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課程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難點是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準備:
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diào)換位置,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討論并填空,。
2,、老師出示:課本“做一做”第2題小動物賽跑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牛跑第幾?你能把上面的問號位置填上嗎?
三,、練習鞏固,、啟發(fā)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shù)或者從后面數(shù),,得到不同,。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課程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以生活中有關(guān)“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guān)條,體驗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左,、右”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guān)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們會念拍手歌嗎?喜歡玩嗎?誰能來表演一下? 問:小朋友們,剛才他們是用什么拍掌的?
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靈巧的小手,。
(3)說一說。 師:誰來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師小結(jié):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小朋友們瞧瞧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
(5)生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6)揭示課題。
3.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 拍一拍: 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群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shù),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shù),,第__個同學又是誰? 師小結(jié):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shù),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相說一說,。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一只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
(2)學生展開討論,。
(3)計算機演示結(jié)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
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驗證,。 師小結(jié):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
2.游戲鞏固認識
(1)師生齊舉左手。
(2)師與生演示,。 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 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 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 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
(3)兩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
(4)全班齊做。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yīng)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計算機演示結(jié)果。
師小結(jié):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yīng)把自己當作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臥室,。
2.學生運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3.師小結(jié),全課結(jié)束,。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課程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內(nèi)容分析
教學重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不同長度的鉛筆若干,、刻度尺。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shè)計
一,、導(dǎo)入新課,。
教師言語導(dǎo)入。
師:通過同學們,,我們每天在這間教室里學習,,講臺是老師的好伙伴,,課桌是同學們的好伙伴,今天,,這兩位伙伴有話要對大家說呢?大家聽嗎?
錄音:大家好!我是講臺,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長,,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嗎?還有我呢,,我是課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長,,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嗎?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長,。
(1)估計活動。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先用手比劃一下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2)實際測量。
教師詢問:同學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可以用東西量,。
(3)討論交流,。
讓學生來說一說剛才用什么方法來說明桌子有多長。
學生們說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師總結(jié):原來大家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真是麻煩,。
那有沒有辦法使測量的結(jié)果都一致呢?
生說:可以用尺子來量,。
(4)認識刻度尺,用尺子量,。體會1 厘米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拿出刻度尺,認一認,。
師講解:讓學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個小格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讓學生指一指從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的。(指甲蓋,、鼻孔等)
2,、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dǎo)示范,。
師:首先我們應(yīng)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看另一端對準哪個數(shù)值,,再把它讀出來。
讓學生想想,,有時候一枝鉛筆不會剛好是政厘米 數(shù),,該怎么辦?
應(yīng)該讀出較為接近的整厘米數(shù)即可。
(2)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
二、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第二題:螞蟻搬豆。
3,、第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三、全課總結(jié),。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書設(shè)計: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教師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會學生比的方法。
請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測量的工具,,教師及時補充,。
指導(dǎo)學生任意測量,再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