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認(rèn)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孟子》有感500字 孟子讀后感600字初中作文篇一
最近,,筆者通讀了我國古代的儒家經(jīng)典《孟子》一書,,頗有些感想。
《孟子》一書的內(nèi)容,,總起來看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兩個字“仁政”,。大多數(shù)的篇章就是講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實現(xiàn)“仁政”,。當(dāng)然,,還有關(guān)于修身、學(xué)問和教育等方面的內(nèi)容,,暫不討論,。
什么是“仁政”?孟子在書中并未加以解釋。但從《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關(guān)于仁政的某些觀點,。你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食,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薄ⅰ笆枪拭骶泼裰a(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亡,。”,、“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關(guān),,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nóng)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民為貴,社稷次這二,,君為輕,。”,、“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闭f到底,仁政也是兩個字:“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結(jié)論:仁者無敵,。
應(yīng)該說,孟子的“仁政”觀點,,在2017多年的封建社會里,,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經(jīng)典,并被當(dāng)作科舉考試的重要內(nèi)容,,長期處于思想領(lǐng)域的統(tǒng)治地位,。
但是,為什么“仁政”說并未能讓歷代統(tǒng)治者真正去實現(xiàn)“仁政”,,更多的時候,,老百姓依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關(guān)鍵是“仁政”說只是提出了或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但未從制度層面解決封建社會存在的弊端,。從這個方面說,,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
從中國歷史上看,真正能實行仁政的君王有幾個?漢朝有漢高祖,、漢文帝,、景帝而已。就連漢武帝我看都還算不上是好皇帝,,雖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時期尚可稱得上是仁政,,則天和玄宗時雖然出現(xiàn)了盛世,,但那是因為祖宗給他們打下基礎(chǔ),他們在不少方面都還算不上仁政,,就連個人生活作風(fēng)都還存在很多問題,,就別說任用奸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沒有能稱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連太祖和神宗都說著吧,,他們的積分也還不夠。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對其他民族是嚴(yán)防死守,倍加歧視,。也許只有世祖還有點仁政的意思,,還算干了點人事。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一個勁的加強封建統(tǒng)治,,殺人如麻,,哪里還有仁政的意思,。特別是這老東西當(dāng)他讀到《孟子》里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時候,,認(rèn)為這哪里是臣子說的話?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并說“倘此老在今日,,豈可免我一刀,。”并下令將孟子從文妙殿里逐出!此后的建文帝懦弱,,成祖暴戾(這老兄除了叫人修了《永樂大典》外,,他搞的瓜蔓抄、誅十族,、廠衛(wèi)特務(wù)機構(gòu)等基本上空前絕后了,。)其后的皇帝們昏庸的昏庸,荒淫的荒淫,,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么,清朝呢?清朝出了康乾盛世,,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就這兩朝來看也算不是實行了仁政。韃子皇帝是異族入主,,對漢人是很不信任的,。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制造了一個的文-字-獄就是明證,。當(dāng)然這兩個老頭在位時多少干了些人事,。
可以說,“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歷代統(tǒng)治者的心中就根本沒樹立起來,,這與每個皇帝的素質(zhì)和封建制度密切相關(guān),。而老百姓的日子正象元人的雜曲里說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