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一
一,、導語 激趣,,引人課題:
教者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有條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錄相資料,。先簡要解說圖片內(nèi)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是怎么得來的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或是通過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板書課題、作者)
二,、課文的層次及時間表示:
a,、全文共四個層次
第一層:(1、2)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將要發(fā)生的事件。
第二層:(3-9)寫飛船離開地球,,向月亮奔去,。準備、登機,、檢查,、起飛、飛行,。
第三層:(10—15)寫飛船登月成功并寫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動,。
第四層:(16——20)寫登月歸來,。
b,、時間事情的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fā)射升空。
火箭發(fā)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xù)上升,。
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fā)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xiāng),。
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上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在月球上。
同日上午11時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
11時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
三,、學習詞語,,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抬頭挺胸,,筆直地站立著。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氣魄的樣子,。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四,、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通電話,。)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3.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guān)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五,、組織討論: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起什么作用?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shù)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shù)字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xiàn)記實報道的特點,。)
(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稍作歸納,?!耙恍〔健笔侵赣詈絾T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fā)達的科技水平,,開創(chuàng)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六、小結(jié),。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xiàn)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二
1,、指導學生觀察風雨中的景象,在觀察,、體驗,、感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2、使學生樂于習作,,能抓住景物的特點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盡情表達各自內(nèi)心世界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描寫,,字里行間滲透情感。
教學難點
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描寫,,字里行間滲透情感,。
教學準備
預習,搜集例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這節(jié)課下我們走進風雨的世界,,去聆聽風雨的聲音,去感受風雨的魅力,。,!
二、述說風雨
(一)引導學生述說觀察到的景象與感受,。要求如下:
1,、抓住特點
2、有序表達
3,、大膽想象
4,、語言生動形象
(二)拓寬思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風雨現(xiàn)象,。
三,、擬寫初稿
師:讓我們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吧!
四,、確定內(nèi)容,,編寫提綱。
1,、想一想,,你想寫什么景象,,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2,、指名匯報,,師生共同評價。
3,、學生自擬習作提綱,,圍繞“抓特點,、有順序”進行指導,。
五,、動筆習作,。
1,、想一想寫風雨景象的要求,。
2,、學生自讀文章,然后自主修改,。
3,、同桌互改習作,。
六,、欣賞習作,,師生評議,。
出示例文互讀互評
例文:春天的`雨
聽,那淅瀝淅瀝的響聲,聽那噼噼啪啪的撞擊聲.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春雨所演奏的交響樂.春雨,給予了我們勃勃朝氣,它給予了世界以活力.
春雨,滋潤著大地,大地吮吸著春雨.
在春雨的淋浴下,小草沖出大地的束縛,探出腦袋,來迎接著又一個花季.
在著牛毛般的細雨中,柳樹小姐也禁不住春雨的誘惑,也婆娑而來,為大地增添許多生機;它揮動著舞裙,讓人們來評比春姑娘與他的舞姿.
在著晶瑩剔透“珍珠”下,花兒更是少不了自己獨有的一份魅力,這針細般的春雨落在花朵上,,在花朵上滾動著,,不禁讓人們端目詳觀.
松衫這些四季長青得樹木,也在春雨沐浴下發(fā)生了十分大的變化,,他們換上了新的綠裝,,嚴肅的面對著前面,,自己監(jiān)守著自己的崗位,。
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粉色給了桃樹,粉色的桃花像一個個女孩的臉,,在那微笑。它把白色給了梨樹,,白色的梨花像一個個很小的白手絹掛在那里。迎春花姑娘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金黃的、淡黃的,、橘黃的......漂亮的迎春花姑娘在春雨里頻頻點頭,。
第二課時
一,、評改延伸,,深化習作感受
1.回顧習作要求
2.小組評改。
3.班級交流,。
優(yōu)秀習作在班級宣讀
4.提出修改意見。
5.學生修改,。
6.學生互改作文。
二,、抄寫到作文本上。
第三課時
一,、賞析習作。
1,、選幾篇好的習作賞析,。
2,、指名讀習作,。
3,、欣賞好的寫法,、詞句,、片段,。
二、點評,。
三、不滿意自己作文的學生可再修改,。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三
1、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guān)鍵詞語和關(guān)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zhí)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一課時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jié)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為什么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1、給學生發(fā)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贊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執(zhí)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贊》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指導學生觀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寫其特征,同時練習“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要寫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賈平凹先生筆下的風雨場景,。
2.學習作者運用側(cè)面襯托來表現(xiàn)風雨的高明手法,。
3.能結(jié)合課文,運用自己的語言,,賞析作者是如何細致觀察并真切描寫景物的細節(jié)及其變化的。
學習重點
學習作者運用側(cè)面襯托來表現(xiàn)風雨的高明手法。
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
2,、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讀課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把你的疑惑寫下來,。
課堂學習
一、導入
1,、展示兩張暴風雨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認識作者,認識“凹”
二,、初感風雨景。
1.快速瀏覽課文,,課文是通過對哪些事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這風雨的?
2、這些景物大致可以分幾類?這些事物在風雨中什么共同的特點?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五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關(guān)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前置作業(yè):
1,、有關(guā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fā)言稿,,記熟,。
一情景導入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總結(jié)讀書方法
1、教師向?qū)W生推薦一組有關(guā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三,、小組討論
1、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隨機板貼]
2、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nèi)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四,、交流展示:生匯報討論所得。
五,、拓展延伸: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guā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
2、學生匯報讀書所得,。
六、課堂小結(jié):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nèi)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nèi)得法課外活用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六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風雨場景,,梳理文章內(nèi)容。
2,、在閱讀中積累重點詞語和優(yōu)美語句,體會修辭手法及側(cè)面烘托的運用,。
3、掌握和練習一些寫景技巧,。
一教學流程:
1,、導入首先,,展示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從圖片中得出“風雨”這一信息,。幾千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將自己的情感寄托風雨中,?;蛳不虮驊n或榮,,或清或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名家的文章,,看看他給我們描繪了一番怎樣的景象,。
2,、作者簡介賈平凹(講解“凹”字寫法)
3,、檢查預習,給生字注音,。
4、“感”風“悟”雨,。
(1)、朗讀課文,,并找出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表現(xiàn)了風雨怎樣的特點?
第1段:樹林全貌(像面團,形態(tài)扭曲);第2段:垂柳(亂得像團麻),、楊葉(千萬次變得模樣)、蘆葦(倒狀破裂出聲);第3段:斷繩羊(驚跑跌倒),、女孩(牽羊回不了家);第4段:葡萄蔓(脫落),、蒼蠅(集中在電線上);第5段:鳥巢(掉下)鳥(尖叫落地);第6段:廢紙(亂飛亂粘貼)貓(全身精濕)瓦片(像樹葉飄落)
第7段:浮萍(凸起被沖上塘岸)魚(被沖上塘岸);第8段:油燈(點不著)老頭(捶腿)小孩(疊紙船),。
明確:作者通過對事物情態(tài)的描寫來展現(xiàn)風雨之猛烈,。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七
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
2、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guān)情況及一些相關(guān)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振寧,,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想一想,,哪些句段讓你最感動?反復細讀后,,再想想這些內(nèi)容是否最能體現(xiàn)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現(xiàn)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zhì)的詞語及細節(jié),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jié)論,。(把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他們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
三、精讀課文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有什么作用?結(jié)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借古詩文來描繪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并由此揣測鄧稼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率領部下奮斗犧牲時的心情,,從而突出他的堅強意志,,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結(jié)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他有著為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
(二)課文最后一段寫道:“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zhì)?!苯Y(jié)合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zhì)決定的。)
(三)本文分段較多,,有時一兩句就是一段,,簡潔精煉,鏗鏘有力,。試找一些例子,反復誦讀,,體會這些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本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運用服從于感情表達的需要,。例如,,在“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作者用了四個短句分段列舉了1898年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表現(xiàn)力強。)
(四)作者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霸囌務勀銓@句話的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有自己的氣質(zhì)和品格,。)
(五)小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任選其中一位科學家,由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1.掌握有關(guān)《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并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文章所闡述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活動預設個性化批注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全文,2.研讀并背誦前四章,。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guān)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鬃痈呱兄犯裰饕@樣幾個方面:發(fā)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筑色彩和格調(diào),、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筑群,,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對話體;敘事體,,。其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則罔()論()語
思而不學則殆()不亦說()乎?不逾矩()()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曾()子
一簞()食曲肱()而枕之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四,、合作探究,重點學習課文前四章,。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出節(jié)奏;第三遍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第一章
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轉(zhuǎn)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課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yǎng)
第二章
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為(替)人謀(出主意)而(表轉(zhuǎn)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zhuǎn)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了?”
課文探究
本章強調(diào)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yǎng)
第三章
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guī)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guī)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guī)矩,。
課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觀意識和做人規(guī)則融合為一
3.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思想與言行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道德修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循序漸進,。
第四章
分析文義
子曰:“溫(復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悟),可(可以)以(憑借)為(成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并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
五,、課堂小結(jié)
這幾章強調(diào)了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學習方法上要獨立思考和復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前四章,。
2.熟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朗讀課文,,背誦前四章;2.繼續(xù)研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一,、朗讀課文,,檢查背誦前四章,考查句子的翻譯及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繼續(xù)研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表轉(zhuǎn)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表轉(zhuǎn)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
第六章
分析文義
子曰:“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于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課文探究
本章贊揚了顏回樂于學習、安于貧困的品質(zhì),。
第七章
分析文義
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p>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翻譯: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p>
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tài)度:以學習為快樂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九
1,、朗讀課文,準確把握全文結(jié)構(gòu)和人物性格,。
2、學會從文中準確概括關(guān)鍵句,、中心句的能力。
體味文章語言清新樸實的特點,,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
2、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1,、整體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歷程。
2,、結(jié)合海倫戰(zhàn)勝挫折的經(jīng)歷談談海倫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深入體會作為盲聾啞人的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1誦讀法,。
2、質(zhì)疑研討法,。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海倫凱勒,,一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盲聾啞人,,被馬克吐溫贊譽為與拿破侖并提的19世紀了不起的人物。她的傳奇人生,,照亮了人類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這堂課,,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個病弱生命的頑強成長的足跡和認識引領她人生轉(zhuǎn)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師,。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朗讀課文。
2,、作者簡介:見《基礎訓練》第28頁和課文注釋一,。
3、完成《基礎訓練》第二題,。(第28頁)
三,、課文研讀,整體感知
以《基礎訓練》第四題為導學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討論分析,。
1,、仔細閱讀1-5段,作者在莎莉文老師出場前作了大量的鋪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用層層鋪墊烘托出莎莉文老師對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開頭所說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給讀者留下閱讀期待,,讓我們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明確:有意識地給她玩具,教她拼寫“doll”,。最后,,讓海倫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海倫另一只手手心寫出“水(water)”這個字,,使海倫領悟到“水”這個字指的是流過手上的涼涼的東西,。從此,海倫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3,、莎莉文老師走進海倫的生活后,海倫的生活起了怎樣的變化,?
瀏覽課文,,見證“再塑生命”的歷程:
(1)生命的原貌——黑夜(請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海倫在認識莎莉文老師之前的生活)
我的生命--像大霧中的航船
“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p>
(2)生命的火光——莎莉文老師走進我的世界,。
第3段“安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第11段:“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钡?2段“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
4,、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如“把我緊緊摟在懷里”體現(xiàn)她的愛心,;“莎莉文老師很耐心地教我”,,“莎莉文老師并沒有責怪我,而是耐心地指出我的錯誤”等句子體現(xiàn)她的耐心,;從她教育海倫的過程中,,又可見她是一個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師。
5,、海倫身上這個奇跡性變化能夠產(chǎn)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二是海倫本人強烈的求知欲望,。
四,、再次了解海倫
課件,介紹海倫的成就,。
海倫凱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gòu),,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榮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作品,。1968年6月1日海倫逝世,,1971年國際獅子會的國際理事宣布將每年6月1日定為“海倫凱勒紀念日”。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海倫凱勒和拿破侖是19世紀兩個杰出的人物,。拿破侖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五,、拓展延伸
1,、課后收集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
2,、熟讀課文,并完成《基礎訓練》第五題,。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十
1.啟發(fā)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
二、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墩撜Z》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jīng)》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jīng)》,。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nèi)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nèi)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nèi)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guān)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三是關(guān)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墩撜Z》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shù)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shù),,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
4.孔子關(guān)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七年級語文課文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游記的寫作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技能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2,、抓住關(guān)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guān)鍵詞句的含義,。
3,、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德育目標:感受冰塔林的壯美,,體會作者熱愛西藏的情感,激發(fā)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2,、抓住關(guān)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guān)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教學方法:712模式,。(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識記課文主要詞語,,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解游記的寫作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難點:解游記的寫作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一,、 課上三分鐘: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cè)蝿眨簩崿F(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十九大報告強調(diào)的“四個偉大”: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3,、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是:黨的基本路線。
二,、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導入新課
長江,位于我國境內(nèi),,全長6380公里,,發(fā)源于我國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流經(jīng)11個省區(qū),,是中國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長河”,,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和黃河一起并稱為中國的“母親河”。長江作為一個符號,,是祖國的象征,,由于它的靈性,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贊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馬麗華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目標
(1)識記課文主要詞語,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解游記的寫作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務
出示小組討論任務要求:
(1)速讀課文,,積累文中基礎詞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4,、小組探究
5,、(教師)檢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