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一
認真地讀完了《教育漫話》后,,真的被其吸引,讀完后也有頗多感想與思考,。首先簡單了解了一下洛克,他是英國的哲學家,,教育思想家,是紳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認識論上,,他提倡“白板說”,認為知識和觀念主要來自后天的經驗,;在政治上,,他宣傳“天賦人權”思想,認為每個人生來享有天賦的自然權利,,其教育思想主要就見于《教育漫話》一書,。根據“白板說”,,洛克十分重視教育在人的發(fā)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全書雖未分章節(jié),,但明顯是按照“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識與技能教育”的順利展開論述的,,反映出洛克主張通過德,、智,、體“三育”使人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一般認為洛克是近代西方倡導“三育”思想的先驅者,。結合當時英國的歷史背景,,洛克提倡“紳士教育”,,認為教育應培養(yǎng)“紳士”具有德行,、智慧、教養(yǎng)和學問這四種品質,;他所塑造的紳士形象,即為其心目中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理想公民,,也是資本主義發(fā)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教育漫話》整本書里的內容都是洛克對教育的見解,,雖然提出的時代與現在相差甚遠,,但許多道理仍然于現代教育有深遠的影響與作用。整本書的一開始,,是致葛拉克先生的一封信,里面有一段話令我感觸頗深:“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钡拇_,以后我們避免不了要為人師表,,為人父母來教育學生,孩子,。如果教育上犯了錯誤,對于老師,,或許可以帶完一批換一批,有些老師可能覺得在教育這個學生身上犯了錯誤,,對其它學生教育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就好了??墒菍W生的教育只有一次,,對學生來說,這一次教育上的錯誤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洛克的這段話是一種反省,是每一位教師都要做的反省,。
第一部分:健康教育(體育)。洛克說:“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健康比起其它事情來說的確是最重要的,。在一開頭,,洛克就開章明義地提出了身體健康問題,,“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于幸福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洛克堅決反對上流社會對兒童的嬌生慣養(yǎng),,主張身體鍛煉應該自幼小開始。洛克在這一部分詳細地闡述了健康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義,,洛克還提出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具體意見,如“避免嬌生慣養(yǎng)”“兒童的穿著不宜過暖”“游泳與戶外運動”“飲食與用餐”等,。總的概括來說,,就是“避免嬌生慣養(yǎng),,習慣吃苦耐勞”,。他相信只要我們從小養(yǎng)成習慣,,許多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完全可以適應。我認為洛克說的很有道理,,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把孩子像小皇帝一樣供著,,各種寵愛,,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會生病,。原本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卻反而使孩子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洛克的健康教育對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還是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德育),。洛克認為德育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紳士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最不可缺少的,,從這句話中也不難看出人的行為和品質主要取決于教育,就像洛克堅持的“白板說”,,在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問題上,,認為兒童的天性就像沒有痕跡的白板或柔軟的蠟塊,教育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涂寫和塑造,。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學生,,學生們會受我們的影響從而改變他們自己的一些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甚至品行性格,。所以,我們擔負著巨大的教育責任與重擔,。洛克在德育方面也提出一些具體意見,有一些我十分認同,,如“嚴酷的懲罰在教育上的害處頗大”“稱贊與獎勵其功效遠大于威脅或鞭撻”“父母只應滿足兒童的自然需求”“應教導兒童樂于將自己名下的東西分給朋友”。還記得上學期李濤老師特意花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全班舉行了一個辯論賽,,圍繞“教育是否需要懲罰”的主題。同學們都討論著熱鬧,,也都發(fā)表了自己對懲罰的看法,而我的看法則是,,教育需要懲罰,,但只是適度的懲罰,。嚴酷的懲罰則是不可取的,以懲罰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有害的,,正如《放牛班的春天》里那個“池塘之底”,學校采取的教育則是懲罰,,這種教育的后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失敗的,。正確的教育應是以稱贊與獎勵為主的,鼓勵孩子們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與興趣,,這樣的教育才是爭取的趨向。以后我們無論是為人師表,,還是為人父母,必須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種每個人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品質,他是一種意識,,是一個社會文明發(fā)展與進步的標志。每一個孩子都應培養(yǎng)成四種品質:德行,、智慧、教育,、學問。在洛克看來,,天賦的道德觀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和幸福的行為即為善,,反之即為惡。但是,,人類有一種耽于眼前聲色之樂的天性,,這往往會導致放縱自我,流于貪婪,,人欲橫行,不思進取,,忘記了長遠的快樂和幸福,而這是為紳士品質所不容的,。通曉世故,,進退得當,,舉止文雅,嫻于禮儀,,氣質溫和等才是有教養(yǎng)的紳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內在的品質,。洛克說:正當的教育里面,笞責或強力是很少用得著的?,F如今的教育必須是以鼓勵與稱贊為主,,因為孩子他的內心是很脆弱的,他的能力與想法是需要大人肯定的,,如果你態(tài)度很堅決地去否定一個孩子,哪怕他的行為做法的確是錯誤的,,那么他的內心也會深受影響,他也會恐懼,,會迷茫,會畏縮,,我們要做的教育是以引導鼓勵為主的,。比如,,以后在學校里肯定會碰到一些學生互相不和甚至還會出現打鬧,對于這個現象,,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及時提醒和加以阻止,,增強學生的善惡美丑觀,,引導他們在學校里做一些合適恰當的行為,并為所有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禮貌的,文雅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三部分:知識與技能教育(智育)。洛克將這一部分放在最后是由他自己的道理的,。他認為學問最不重要,學問固然不可少,,但應居于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的工具,。在這一部分,洛克介紹了許多知識教育的具體意見,,如“學習可變成兒童的一種游戲,一項娛樂”“《伊索寓言》乃適合兒童的最佳讀物”,。如今的學習不再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知識的灌輸,更多的是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中發(fā)現疑問,尋找規(guī)律,,從而學習知識。就在一次去杭州市勝利實驗小學聽科學課的經歷中,我深刻體驗到了這一點,,學生們學習“熱對流”知識都是自己動手操作進行實驗,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從而掌握了這一點知識點,。也許,,他們就把一堂課的學習當成了一種游戲,,一項娛樂,。還記得,弟弟有一次叫我給他買《伊索寓言》,,放假回家的時候發(fā)現這本書一直放在他的床頭,他還很驕傲地跟我說,,這本書他看過很多遍,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的確,在我翻看了幾頁之后,,發(fā)現書的內容都是很簡短的故事,,但卻蘊含了許多人生哲理。很慶幸弟弟看了這本書,,相信他應該也收獲了不少。洛克對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應有助于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知識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廣泛的課程體系,包括閱讀,,書寫,繪畫,,外語,,作文等等,。而對于教學方法,,洛克反對強迫兒童學習,,要求誘導兒童學習,。他主張寧可讓學生晚一年上課也不愿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洛克重點強調對于培養(yǎng)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有了好奇心,,孩子自然渴望知識,主動去追求真理,。好奇心是科學技術和人類思想發(fā)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未作孩子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懂得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明白好奇心是兒童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因素,,并讓好奇心成為認知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要知道那些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都是好奇心的主人。其次,,我們也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最后,,教學應該由簡到難,循序漸進,。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二
好久沒有讀過教育經典了,偶然間在學校的圖書館里發(fā)現了這么一本塵封已久的經典名著,,于是就借來也只是粗略的閱讀,不過或多或少也能領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已的感受。
這是一本字數不多語言不是華麗,,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冊子,名叫《教育漫話》,。它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洛克先生認為“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倍嗝春唵我仔小?/p>
“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yǎng)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yǎng),。
洛克先生認為,,相比于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三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所以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后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xù)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三
這學期我讀了洛克的《教育漫話》,不禁為其精辟的理論,、深入淺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話》問世300多年來,,一直被譽為近現代英美文化的瑰寶,對近現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今天拜讀大師的金玉之言,可謂茅塞頓開,。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這句話是很有遠見的,。作者認為應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孩童的身體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guī)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等等,。
二,、“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闭绾芏嗬蠋熞庾R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yǎng),。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
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yǎng)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兩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yǎng)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話》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教育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教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我們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自己的個性,,主要靠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研究,、從而在原有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話,,實踐—總結—再實踐。從而達到理想的要求,。
無論將來如何,一個人童年起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一生幸福的基礎,。一個兒童要遵守幾條簡單的規(guī)則: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運動中捕獵生存,,往往健康強壯,飲食上多食植物,,遺傳下來就習慣素食,,雖然古人的壽命比不過現代人,,可他們到死是無疾而終。現代人雖是壽命較長,,但很多人最后的幾十年疾病纏身。羸弱的身體多是嬌氣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須以強壯的身體為基礎,否則哪來健康的精神,。我們的教育審時度勢,,實行體育鍛煉大課間,,每天至少鍛煉一小時,,我感覺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正在不斷提高。
里去執(zhí)行,;至于兒童應受表揚的時候,則應當當著別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覺得,小學生臉面很重要,,很多時候的當眾批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F在教的是三年級的孩子,明顯感到比一二年級的孩子愛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學生私下嘀咕:老師就愛板起臉來訓斥人。我應該變換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昨天,在班內宣布這天是“無批評日”,,得到了學生的一致響應,。我提出了條件:我要大力表揚有良好行為的同學,,對犯錯的同學會凝視10秒鐘,,希望每個同學注意老師的眼神,。這個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與老師進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時地盯著老師了,。這一天,有那么幾次,,我要忍不住批評學生時,會提醒全體同學:“現在犯錯誤的學生趕緊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边@樣的“無批評日”,,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學生的羞恥心,促進了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與精神的成長,。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談到的很多觀點,樸素而實用,,就像一輪皎潔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變得胸有成竹起來,知識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四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這本書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所著,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分為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識和技能教育三個部分,。這本書所以稱為“漫話”,是因為總計217條,,15萬字的這本小冊子,全部都是寫給一個人的信件整理而來的,。洛克自己曾這樣寫道:“這些漫話,與其說是一篇公之于眾的論文,,不如說是一段朋友之間的談話”,。
整本書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yǎng)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yōu)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zhàn)的英國紳士。書里的內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整本書的文字隨意,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處處透著真誠,,讀這本書放佛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養(yǎng)育孩子的“私話”。打動人的,,恰是這種“私話”特有的隨意和真誠。書中深入淺出的文字,,處處透著教育的智慧,。下面就談談給我啟發(fā)比較深的幾點和大家分享:
首先,關于健康教育思想。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認為“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別的東西,也是枉然,。”因此,,他認為應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學生體育提出一些比較具體要求: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可當面臨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大人會選擇后者?,F在的孩子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huán)境的漠視,。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視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因此,,建議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智力的發(fā)展,,更多的還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偶爾也陪陪孩子出去鍛煉,,這對孩子有好處,。我國實行的體育鍛煉大課間,,就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為先導,,正是與洛克的思想相吻合,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才能不斷提高,。
其次,關于品德思想,。
教育的主要任務乃是塑造一個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那里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而是指整個精神品質或人格的塑造,。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說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我們目前的子女教育中,,重視知識和技能教育,卻忽視精神和人格的培養(yǎng),,不惜代價地讓孩子去學一些文體技能,,如鋼琴等,,而不愿讓孩子去學一些有用的手藝,,要孩子每次考試都得100分,并為此不讓孩子干任何別的事情,,一發(fā)現問題,不是打罵就是不知所措如此等等,。這些做法忘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義,,對個人成長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則是目前社會上金錢第一,、過分注重功利的風氣惹得禍。那么,,“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闭绾芏嗬蠋熞庾R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yǎng),。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那么幾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痹谖覀冎車洺?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家長跑過來流著眼淚跟班主任說:“我們家孩子我管不住,罵也不是,,打也不是,甚至和我們對打,,實在沒有辦法,,請你老師幫幫忙,?!备改干约庸苤苹虿唤o零花錢吧,甚至就發(fā)恐嚇短信威脅家長和老師,。我們私下也開玩笑說:“奇葩學生的背后必然有奇葩家長?!蹦瞧鋵嵾@樣的孩子就是從小太過放縱和溺愛的后果。真是“從小不管制,,老大徒傷悲”。洛克認為應該在孩子“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yǎng)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yǎng)。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yǎng)孩子德行的方法,,比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
其中有三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yǎng)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在他們面前樹立起你要他們做或要他們避免的事情的榜樣,。父母要選擇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就像我們古代的故事“孟母三遷”一樣,。首先父母要選擇或創(chuàng)造良好的,、積極向上,、充滿學習氛圍的一個環(huán)境或空間,讓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積極和樂觀的空氣,讓孩子在藍天下健康和茁壯地成長,,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心理,,那這種體罰對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使體罰下的孩子變得懦弱,,變的十分的奸詐,。在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地激起孩子對自己榮譽和名譽的保護,,如果他很熱愛自己的名譽,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或一句嚴重的話語都會起到效果,。如果使用體罰,就要將他一次馴服,,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三,、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知識和技能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兩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孩子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他認為兒童能夠說話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建議把字母粘在骰子和玩具上,讓兒童在游戲的時候學習字母,,在可能的范圍內誘導他去有意義地閱讀,例如《伊索寓言》或者《圣經》上的一些部分,。當他們能夠很好地閱讀的時候,就應該教他們寫字和速記,,然后教他們畫畫,。在拉丁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規(guī)則學習,,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yǎng)智力,,多作實地觀察,誘發(fā)學習興趣,。
在知識和技能教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孩子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在這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fā)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實的文字述說著最深刻的道理,《教育漫話》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注重對學生道德的熏陶和培養(yǎng),,認為學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養(yǎng),,一切從育人出發(fā),堅持立德樹人,,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老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最后我想說:“老師們,,善存于心,愛在于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梁,用關心凝成溫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五
現在,獨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長的注意力和愛自然都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特別在物質上不斷滿足。結果過分的寵愛,,無休止的滿足,漸漸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蕩不羈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會形成“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會毫無顧忌地去抓,、去取。
有的家庭過分保護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辦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都看成潛在的危險,,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由于沒有獨立的實踐機會,,動手能力大大減弱。另一方面由于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訓練,,他們雖然常聽到父母教育他們要互相幫助,但這對于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概念,,并沒有真正的行動,。
試想,,如果用“賞識教育”來教育這樣的孩子,,只會使他們更加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現都優(yōu)異的“好孩子”,,過度地夸獎和賞識他們,可能會帶來以下不良的影響: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賴性,。越是夸獎,孩子就越依賴大人們的選擇來決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二是會剝奪孩子的自豪感,。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8226;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后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會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種表面上的夸獎,。過分“賞識”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愛的沼澤,,對孩子有百害無一益,結果會害了孩子,。
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嚴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應該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如果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就應該鼓勵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六
前段時間有幸閱讀了《教育漫話》這本書,,書中提到了好多教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于從事教育行業(yè)的我們來說,,真的是受益匪淺。本書的作者約翰洛克,,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洛克對醫(yī)學,、自然科學以及實驗科學情有獨鐘,,后來他又擔任過多年的私人醫(yī)生以及家庭教師,這些經歷使洛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育經驗,,為日后寫下《教育漫話》奠定了基礎?!督逃挕返闹黝}是所謂的“紳士教育”,。紳士教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一種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觀,,洛克提出的紳士教育的任務是要闡明,,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紳士或者有開拓精神的事業(yè)家。全書共217節(jié),,主要分為三部分:體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
在《教育漫話》中,洛克首先討論的是健康教育,,因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是“對于人世幸福狀態(tài)的一種簡潔而充分的描繪”,,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視保健,、養(yǎng)護,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密切的關系,。洛克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而且深入研究過醫(yī)學和其他自然學科,,作為一位“內行”,,他對兒童的體育,、健康,、養(yǎng)護等問題都提出了不少具體的頗有價值的意見,。例如他建議“無論冬夏,,兒童的穿著都不可過暖,主張兒童用冷水洗腳或洗澡,,多過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鮮空氣,,衣著不可過緊,飲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飲料,早睡早起,,睡硬板床,不宜濫用藥物,,注意運動鍛煉等,。這些主張都是配合貫徹其教育目的,、任務提出來的,至今看來絕大部分還是科學合理的,,值得人們吸取。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話》這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洛克聲稱:“一位紳士應具備的各種品行之中,我將德行放在首位,,視之為最必需的品性,?!八髢和诰邆浣】刁w魄的基礎上,必須有健全的精神發(fā)展,,而這集中表現為必須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認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無所謂人生幸福可言,;因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難以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在這一部分,洛克對兒童的德育提出了許多具體意見,,其中包括: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做父母的都舍不得將時間留給孩子,,那他的成長還有誰對他負責?如果要求孩子不做的,,做父母的首先帶頭不這樣做。父母要選擇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就像我們古代的故事“孟母三遷”一樣。首先父母要選擇或創(chuàng)造良好的,、積極向上、充滿學習氛圍的一個環(huán)境或空間,,讓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積極和樂觀的空氣,讓孩子在藍天下健康和茁壯地成長,,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3)對于孩子一定要謹慎地使用體罰,,體罰的作用是要讓孩子的羞恥心占據更大,如果只是身體的疼痛或是一種躲避的心理,,那這種體罰對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蚴求w罰下的孩子變得懦弱,變的十分的奸詐,。在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地激起孩子對自己榮譽和名譽的保護,,如果他很熱愛自己的名譽,,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或一句嚴重的話語都會起到效果。如果使用體罰,,就要將他一次馴服,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智育是《教育漫話》這本書的第三部分,,討論的是智慧與學問,。為了培養(yǎng)能力,,洛克重視智育辦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見解,包括:
(1)不能強迫兒童學習,,反對教師用斥責和懲罰的方法迫使學生去注意;
(4)應當鼓勵并盡量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并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5)培養(yǎng)動手能力,如引導兒童自己制作玩具,,學習一種手藝或園藝等,這樣既可調劑生活,,又可獲得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還可防止兒童將寶貴的光陰虛擲在無益的事情上,。洛克還一再強調教育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對于年幼兒童,,可以寓教學于游戲之中等,。雖然洛克在書中提出的某些意見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但總的來說,本書是富有教益的?,F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此情況下,,愛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龍成風但苦于乏術的家長,承擔兒童教育重任的教師,,以及一些對教育有興趣的人閱讀此書,一定會在兒童教育問題上獲得諸多有益的啟示,。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七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繼續(xù)閱讀《教育漫話》,。在書的開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體意見”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嬌生慣養(yǎng)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認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書中他非常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了飲食,、衣著、睡眠等各個方面,,如:多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總的來說,,他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儉樸的生活習慣,,注重兒童身體的磨練,來造就強健的體魄/,。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認為洛克所說的“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yǎng)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是有道理的。讀到這里,,我深有感觸。
現在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寵愛,,吃好的,、穿好的不說,家人還處處小心,,就怕他們有一丁點的閃失。就拿我兒子來說吧,,他從小就是我媽媽的心肝寶貝,天氣一冷就怕他凍著,,總是給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媽媽經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就應該汗津津的,?!?/p>
結果,稍微見點風,,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藥,,掛水……孩子出生剛四十五天的時候,,就因肺炎住進了醫(yī)院,。后來的日子里,孩子三天兩頭地往醫(yī)院跑,體質特別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孩子的身體才強健一些,。不過,,即使是現在,我也不敢讓兒子少穿衣服,,因為小時侯已經養(yǎng)成習慣了,,天氣一冷,,兒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遞增。
其實,,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式卻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國和現代愛爾蘭人,,他們剛出生的嬰兒都用冷水洗浴,,不僅洗腳,還洗全身?,F在蘇格蘭高地的婦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鍛煉她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并沒有受到傷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八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有所了解,。這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教育學,,除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外,某些主張如對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對父母的教育責任和早期教育的論述等等。作品雖然寫于三百多年前,,時至今日仍然有著現實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十分重視早期教育的關鍵作用。一是因為兒童少小時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為幼小時的印象“都有極重大極長遠的影響”。像水源一樣,,稍加引導,“便可以把它導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謹慎從事,因為教育上的錯誤“像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錯了,以后就難補救了,。
小學兒童的可塑性也很大,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從養(yǎng)成教育抓起,,如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書中關于習慣的養(yǎng)成,,我覺得很有可遷之處?!皟和皇怯靡?guī)則可以教得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需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機會,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chuàng)造機會,,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可以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不過我在這里有兩點要提醒的,。第一,,你要他們練習某種習慣,最好和顏悅色地去勸導他們,,提醒他們,不可疾言厲顏色地去責備他們,,好像他們是有意違犯似的。第二,,還有應該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同時培養(yǎng)的習慣不可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把他們弄得頭昏眼花,,反而一種都培養(yǎng)不成,。要等某一件事情經過經常的練習,變得容易自然,,他們做來不必再假回憶之后,你才可以再去培養(yǎng)另外一種習慣,?!蔽矣X得我們學校這方面也是這樣做的。
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認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書中他非常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了飲食,、衣著、睡眠等各個方面,,如:多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總的來說,,他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儉樸的生活習慣,,注重兒童身體的磨練,,來造就強健的體魄。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認為洛克所說的“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yǎng)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是有道理的?,F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多從小嬌生慣養(yǎng),,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這一切原本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卻反而使得現在的孩子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天一冷,,就會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們可以學習《教育漫話》中科學的合理的成分,,培養(yǎng)兒童強健的體魄,讓兒童從小就鍛煉身體,使他們將來能抵抗天氣,,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多方面的變化,。
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個人或一個紳士所應具備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種稟賦,一個人如果缺少德行,,就決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來,德育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而是指整個精神品質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說來它包括德行,、智慧、教養(yǎng)以及堅忍等各種美德的培養(yǎng),。
洛克反對溺愛放縱孩子,他認為這是最大的教育失誤,。當今社會,溺愛放縱孩子這一現象越來越多的存在著,。被溺愛的孩子總是哭鬧著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或做某件事,小時侯是糖,、玩具,長大后就要的更多了,,這時候家長才對孩子的任性感到煩惱,。還有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錯誤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一再的放縱孩子,,等小錯變?yōu)榇箦e才想要糾正,但為時已晚,。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得孩子任性妄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孩子對于父母的教育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理直氣壯的和父母爭吵,。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利于他們在同伴中的交往,,進入社會后,人際關系往往比較差,。父母應當做到不溺愛放縱孩子,在既嚴厲又寬松的環(huán)境下對兒童進行教育,。
《教育漫話》這本書,,給我印象較深的還有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榜樣作用,,教師的榜樣作用,同伴的榜樣作用,。在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在無形當中成為孩子學習的對象,尤其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學習能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強,,教師的榜樣作用也就更大了。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從現在起就不斷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實,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凡事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與品行端正積極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讀了《教育漫話》,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我將繼續(xù)勤奮學習,,為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九
走進教育名著,,聆聽大師的教誨,,感受精神的洗禮,,確實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近日,,我拜讀了洛克的《教育漫話》,得到不少收獲,,特別是他對于閱讀的性質、方法與策略的論述,,現把相關內容和自己的理解感悟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蘭期間(1683~1689)寫給友人e.克拉克討論其子女的教育問題的書信整理而成,。全書的主題是論述“紳士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詳細論述。
在讀《教育漫話》的過程中,,我還特別關注洛克對于閱讀的性質,、方法與策略的論述,,把相關內容和自己的理解感悟寫出來,和大家共享,。
關于閱讀的性質,洛克認為“你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我已經說過,,我們從極小的時候起就是自然而然地愛好自由的,所以我們對于某些事情之所以感到憎惡,,原因只是因為別人把那些事情強加給了我們,,此外沒有別的理由,。我常有一種想法,覺得可以使兒童把學習看作一種游戲,,看作一種消遣;覺得假如我們把學習當作一件光榮的,、榮譽的、快樂的和消遣的事情,,或是把它當成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后的獎勵,;假如不使他們因為忽略了求學就受到責備或懲罰,他們是會自己要求受教的,。”
怨恨,,一種把讀書看成是“任務”或者“工作”的怨恨!這深深地觸動了我們的教學神經,,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
怎樣讓學生搞好閱讀,,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又是什么呢,?洛克在他的論述中,,體現了如下幾點:
首先,我覺得,,洛克認為決不可讓兒童把讀書和學習當成他們的一種工作,也不可變成他們的一種煩惱,注意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把讀書看成是他們的游戲和消遣,看成是一種光榮和快樂,。這本身就是一種態(tài)度,就是一種方法和策略,?!拔蚁嘈庞性S多的人,,他們一生一世憎惡書本,憎惡學問,,原因就是當他們正在厭惡一切這類約束的年歲,被強迫與被束縛去讀了書的緣故,。這種情形正同吃得過飽一樣,飽食之后所生的憎惡是消滅不了的,?!?/p>
其次,洛克認為,,孩子閱讀,不要強迫他,,也不要因此責備他,要在可能范圍內誘導他去讀,,但是不可把讀書作為他的一種任務,,寧可讓他遲一年學會讀書,,不可使他因此對于學習產生憎惡的心理。洛克強調讀書要在尊重兒童興趣的基礎上,,加強引導,而不贊成強迫讀書,。在我們教學生閱讀時,誘導學生愿讀,樂讀,,樂在閱讀中,不是為了考分而考分,,確實是師生都向往的一種境界??!
還有,洛克談到當兒童開始學習讀書時,,教師應該注意向他們推薦和選擇書來讀,而不是放任自讀,,他說,“選擇一本容易,、有趣而又適合他的能力的書,,書中的樂趣,,就可使他前進,就可酬答他讀書時所受的辛苦,,所選的書不可使他的頭腦充滿純粹無用,,華而不實的東西,或是打下邪惡與愚蠢的基礎,。”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諄諄的教導!
當然,,洛克也不忘閱讀的“檢測手段”,,他認為,,兒童左右的人常常和他談談他所讀過的故事,聽他講將那些故事,,這種辦法除了別的好處以外,還可以對他的閱讀增加鼓勵和快樂,,因為他知道閱讀是有用與愉快的。
一本《教育漫話》,,不僅可以讓我們走進教育大師的心靈深處,,受到震撼,;聯(lián)想到我們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們又可以得到教益,。愿教育名著伴著我們,愿我們心中的教育思想像明亮的星星,,更加熠熠生輝。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十
《教育漫話》是5月1日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洛克,。中文版由傅任敢翻譯成文,。全書的都在論述“紳士教育”,從德智體三方面來闡述如何教育紳士,。
《教育漫話》由作者流亡荷蘭期間(1683~1689)寫給友人e.克拉克討論其子女的教育問題的幾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十一
《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體育、德育和智育,。
體育,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
德育,,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
智育,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看了《教育漫話》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培養(yǎng)孩子生活上的好習慣可以為他們打下健康的基礎,;調教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早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借用書上的一些具體方法幫助孩子沿著正確的軌跡健康成長,。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十二
最近讀了一本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這是一本有關培養(yǎng)紳士的書,即培養(yǎng)一個資產階級的管理者的書,,由于時代特點,有很多已經于現代的科學有所出入,,并且是從兒童抓起的,對高中教育有很多不能適用的地方,,不過還是能夠有一些感觸,。有不成熟之處,,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在書中提到關于游戲的觀點,,在現代教育中是可以借鑒和參考的,書中提到這樣一句話,,禁止反而常常可以增加他的欲望,,現代社會充滿了誘惑。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報道了關于網絡游戲使某大學的學生大面積的被開除,。對于這件事各級媒體搞得沸沸揚揚,,并且很多把矛頭指向了開網吧的老板身上,。這一點我不想過多的評論,前幾年就有在中小學周圍多少米之內不準開網吧,,不準開游戲廳等規(guī)定。這一點大家知道,,中小學生自治能力差,可能這樣做有一些效果,。但長遠看并非如此,,中學和小學階段由于有老師和家長管著,學生不去網吧,。考上大學后,,沒人管了。原本禁止他們做的事,,更激起了他們上網的欲望,。難道這時再出臺一個新規(guī)定,,網吧必須離大學校園多少米?很顯然是不現實的,。第一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上大學期間管著,禁止上網吧,。大學畢業(yè)后呢,,管能管一輩子嗎,?顯然不行。第二當今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了,,網上有海量信息,有各種你所需要的和感興趣的東西,,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已經離不開網絡了。那怎么辦呢,,這就大禹治水一樣了,。要想辦法輸導,,而不是一味的去靜止這靜止那,。關于怎么輸導,,書中也有一些建議,雖然未必完全正確,,但是可以借鑒,那就是把游戲當作一種工作,,每天必須在何時玩多長時間的游戲,一旦把游戲作為工作任務來完成,,那就不會覺得有多好玩,過一段時間也就厭煩了,。當然這個方法不是萬能的,,但是必須要采取輸導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同樣的道理你想讓他做的事情,不要當作工作,,而是要作為游戲。例如把學習作為游戲就不會感到枯燥,,這樣就會樂學,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書中對語言的學習也有一定的見地,,書中提到絕對不要用文法去麻煩兒童,,要像說英文一樣,向他說拉丁文,,不必受到規(guī)則的煩憂。對我們來說只有把英文改成中文,,把拉丁文改成英文就可以了。因為沒有誰學自己的母語是用規(guī)則,,不也沒有違反規(guī)則的嗎,,國內就有李陽的瘋狂英語嗎,。不過對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有必要研究的那么透嗎,,有多少人將來能夠用上呢,。這一點書中也有所提及,大家不妨想想有多少人會用到那可憐的英語呢,,要與國際接軌可以完善翻譯體系,沒必要人人學外語,,舉國學外語。日本有完善的翻譯體現,,經濟發(fā)展不也忙好的,。何必讓所有的人從小就開始做無用功呢,。
在書中提到了關于鞭撻,用鞭撻來對待學生是一種貪便取巧的管理方法,,這種懲罰自然會使導師盼望兒童去愛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兒童的厭惡,這種奴隸式的管教,,所養(yǎng)成的也是奴隸式的脾氣。這里也就是說體罰和變相體罰會給學生帶來的傷害,,達不到該有的目的,。而且會使他產生暴力的習性,。那怎么來培養(yǎng)學生成為你想看到的那種人呢。書中提到用獎勵和處罰來達到目的,。獎勵并不是給他所需要的東西,而是要在眾人面前表揚他,。懲罰是在他犯錯誤時,私下里批評,。這樣學生就懂得了尊重與羞辱的意義,,這樣你能使學生愛好名譽,,懼怕羞辱,,學生為了名譽和羞辱心就會安你的要求去做,。
現在的教育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一味的強調升學率,對三好的老大哥德育和小弟弟體育關注的相當地不夠,。在教育漫話中提到了德行,只有有德行的'人,,才會是真正的人。教育不是培養(yǎng)才高八斗的屠夫,,所以要認清了現實教育中的缺失,,要成才,,先育人,。
書中有這樣一句: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也就是說德育和智育是相互促進的,并沒有沖突,,從長遠來講還有好處,,因為我們并不想培養(yǎng)出一個虐待動物的大學生,,一個用高科技殺人的殺人狂。再說說有關體育的問題,,在書中也有相應的部分,只是由于時代和認識的不夠不免不是很正確,,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節(jié)奏日益加快,,所以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最近一段時間聽到好幾次有關過勞死,,一是壓力太大,時間太長,。還有就是不注意體育鍛煉。所以學校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不是一門心事的搞升學率。
現在社會物欲橫流,,人們?yōu)榱四承├娌粨袷侄?。在書中把說謊看作極壞的品質,,是不能忍受的。這對我們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是多么地重要,,黨和國家都在提倡建立誠信社會,建立誠信社會靠什么,,就得靠教育。教育學生講誠信,,從最簡單的做作業(yè)開始?,F在是抄作業(yè),,考試作弊,將來就有可能去詐騙,。當然僅僅是學校這樣做是不夠的,現在社會誠信嚴重缺失,,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電視里充滿了虛假廣告,,就是學校也非一方凈土,,也不可能成為一方凈土,。要學生講誠信談何容易,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書中有關習慣的培養(yǎng)用了很大的篇幅,書中從穿衣開始,,涉及洗腳,,洗手,洗澡,,飲食,,用餐,,飲料,水果,,睡眠,甚至上廁所都有習慣,。可見作者對習慣的重視程度,,習慣改變命運,。在教育中對習慣教育的還是相當地不夠,。應該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小到上廁所,。對習慣教育不夠,以致在一些國家,,得用中文提示小便要上前一步,。
本人才疏學淺,,就此收筆。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十三
讀了《教育漫話》我對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話》開篇就闡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體育教育思想,。洛克認為“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種種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體強健的主要標準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堅決反對上流社會對兒童的嬌生慣養(yǎng),,主張身體鍛煉自幼小開始,。洛克認為,兒童的衣服不宜過緊,,以免束縛身體,影響發(fā)育,,衣著也不宜過暖,使身體習慣于氣候的變化,,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腳,、洗澡是鍛煉身體的好辦法,可使衰弱者恢復健康,,健康人增強體質,。
讀到這里,這又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們的溺愛讓他養(yǎng)成了許多壞習慣,,尤其讓我頭疼的是,他很調皮,,愛看電視和玩電腦,。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首先是減少他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在他感到無聊的時候,,再介紹一些有趣的圖書給他,當然,,一開始是一些純漫畫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選,。慢慢地,,他開始喜歡看書了,自己就主動拿出一些書來看,,現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電視了,,而且所看的書也由一開始的漫畫向一些知識型的書籍轉變了,,他還經常把他從書上獲得的知識講給我聽呢!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認真學習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顆愛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當,,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篇十四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了《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y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么也許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庸醫(y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讀了《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料很貴重,里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墒且坏┎挥媒瘫蓿瑳]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