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什么是周長》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內容,,是新課標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有關“圖形與測量”的內容,。在一、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并且已經(jīng)掌握了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對周長也有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體驗“邊線、一周,、封閉”這些詞,,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為后面認識各種圖形的周長,,及周長的計算做好鋪墊,。
【課前預設】。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本課我準備采用來源于生活——提煉為數(shù)學——應用于實際這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初步的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而本課我打算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實踐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實踐,,鞏固新知;實踐訓練,,深化新知,;歸納總結,,完善認識五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比一比,、畫一畫,、評一評;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圍一圍,;想一想、算一算,、練一練,;說一說這些活動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教學具】,。
1、電腦課件,、展示臺,。
2、學具袋(直尺,、細繩子或皮卷尺,、水彩筆、樹葉,、作業(yè)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什么是周長(周長的認識),。
【設計意圖】,。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枯燥的空間與圖形的數(shù)學內容還不是很感興趣,所以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來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二、實踐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畫一畫,、評一評感知周長。
(1)課件出示各種封閉與不封閉圖形,,問:哪些圖形是有周長的,?
(2)畫幾個自己喜歡的封閉圖形。
(3)展示學生作品,,并指出圖形周長,,進一步體會到在同一平面內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體驗周長。
(1)描一描,。
a,、課件出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周長,。
b、描一描光碟的邊線,,問光碟的內部線是它的周長嗎,?
(2)摸一摸(44頁摸一摸)。
讓學生用手分別摸一摸數(shù)學課本封面的邊線及文具盒面的邊線,,與同桌交流認識周長。
(3)走一走,。
怎樣走才是教室的周長,?怎樣走才是操場的周長?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學習活動以及各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學習過程中循循漸進的掌握知識,。
三,、操作實踐,鞏固新知,。
1,、量一量(實踐活動)。
(1)測量自己的腰圍與頭圍,。
自主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量出結果并記錄下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測量過程,;
(2)測量樹葉的周長,。
自選測量工具,測量樹葉周長,,并在小組內交流測量方法,。
2、圍一圍(45頁第1題),。
【設計意圖】,。
讓學生與同學合作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的周長,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實踐訓練,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長應該怎樣量,?四邊形呢,?為什么?
2,、算一算(45頁第2題),。
3、練一練(45頁第3題),。
運用課件,,通過測量、移動的方法,,直觀的比較兩組圖形的周長,,從而深化知識。
【設計意圖】,。
練習題由易到難,,從基礎題到拔高題,層層深入,,這樣既顧及到全班好中差三個層面的學生,,又為尖子生補充了”營養(yǎng)“。
五,、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設計意圖】,。
讓學生從小就能自己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與整理,并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反思】,。
《什么是周長》是一節(jié)幫助學生建立周長概念的一節(jié)課,這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認識平面圖形是學習習近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為后面的測量周長,,計算周長以及周長的應用做好鋪墊,。同時也為日后學習面積的相關知識,區(qū)分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打好伏筆,?;谝陨系恼J識,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周長,。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重點放在讓學生親身感悟,。首先我通過螞蟻爬樹葉的情境讓學生看螞蟻爬過樹葉一周的長度,通過對”一周“的強調初現(xiàn)周長概念,。再讓學生通過比,、畫、摸,、走,、描幾種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受到周長都是沿著圖形的”邊線“進行的,,也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充分感受”封閉平面圖形“,、”一周“,、”長度“這三個關鍵詞,,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形的周長,從而抽象出周長的概念是圖形一周的長度,。我知道僅靠以上的體驗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圍一圍、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練一練來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整節(jié)課我都注重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有效的活動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長的含義,。
(二)在練習中讓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得到升華,。
數(shù)學課堂離不開練習,而有梯度的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而且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練習題中設計了這樣兩道題:第一道題是把一個長方形分成甲、乙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為什么,?第二道題是比較一組中幾種圖形的周長是不是一樣長?學生回答之后我總結出:”周長一樣的圖形大?。娣e)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圖形周長可能一樣,。"。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xiàn),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xiàn)素質教育精神的數(shù)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fā)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xiàn)開放式教學,。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愿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表示!”學生拍手表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表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表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shù)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并說明理由,,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么意思?”(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后,,教師給以肯定,。并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shù)的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shù)家族的新朋友——分數(shù)。(板書課題:認識分數(shù)),。
教師做到了: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么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shù)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并示范)“寫這個數(shù)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shù)1/2的寫法,?!薄澳銈兿朐囈辉噯?”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準,、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jīng)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在這里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解答問題,。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chuàng)造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shù),。
談話:“看到這三個分數(shù),你能說出它們誰大誰小嗎?”(學生猜測,,交流)“究竟誰說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動手來驗證一下,,請從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學具里選擇合適的學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苯M織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2,、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生答,,師演示)。
你能根據(jù)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出這三個數(shù)的大小嗎?
(2),、(課件出示第5題)指名讀題目,并說出題目的要求。
學生獨力完成,,集體反饋,。
其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fā),,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shù)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guī)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圖,。
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shù),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shù),,也有分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通過最近的在線學習,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學習研究的革命給教育帶來的重大影響。一種新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法引起了我的關注,。
通過學習研究新進展與有效教學實踐的在線學習,我認識并學到了:
1,、專家知識在數(shù)量和組織方式,、知識形態(tài)、提取速度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yōu)越的特點,,綜合考慮了學生對學習心理,從心理學上,,更準確的把握了學生的學習心理,。
2、遷移研究的新進展及遷移與學生學習的關系,,讓學生能更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教學。
3,、通過對學生對事物的了解和興趣,,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學生的努力,及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引導他們接受新知識,、新事物。
通過參加培訓,,以網(wǎng)絡為載體,,打破地域局限,與全國的同行,、專家,、教授進行研討和交流,深深的意識到,,我的有些教學方法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等有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像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他們可以用vdr或者帶學生出游,感受大自然和數(shù)學的聯(lián)系,,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一些事情,,更貼切生活的教學。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平移與旋轉的學習,。
首先是介紹了圖形的運動,,通過介紹圖形的運動,,來引出運動的幾個方面,,一個是圖形沒有發(fā)生改變;一個是圖形發(fā)生了改變,。從而進一步引出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能逐步的打開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新的知識。
我想這就是一個新思維,,新教學方法,,從心理上,抓住學生的興趣,,逐步引導,,來達到一種傳輸知識和開發(fā)興趣的過程。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F(xiàn)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jù)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后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shù)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jù)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在教“10以內數(shù)的組成”,,她的教學是這樣設計是“7的組成”,,她的設計如下:
師:你們到過市場買過菜嗎?
生:有著不同的回答,。
師:你們都有愛吃魚嗎,?(愛)。
師:很好,。因為魚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等,,對我們身體有用的物質,。
生: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7條)。
生: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說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條魚加上4條魚等于7條魚,列式為:3+4=7,。
生:我把它看成2條魚加上5條魚等于7條魚,,列式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條魚加上6條魚等于7條魚,,列式為:1+6=7,。
……。
師:你們說的都對,。
師:最后反饋小結,。
教師做到了:1、在教學中既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又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shù)“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fā)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設計:
生:取決于正方形的邊長,即:c=4a,。
師: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是什么關系,?為什么?
生: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因為四條邊長相等,。
師:矩形的周長又取決于什么?周長計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長和寬的和:即:c=2(a+b),。
師:矩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的和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
生:周長總是等于寬與長的和的2倍,;因為矩形兩條對應邊相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取決于什么呢,?為什么?
生:(通過思考后,,發(fā)現(xiàn)圓的直徑不同,,圓的大小也不同)圓的周長取決于的直徑,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有沒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倍數(shù)關系呢,?如果有我們就能夠根據(jù)這個倍數(shù)關系來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不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自我質疑、最后發(fā)現(xiàn)公式),。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學生通過對新教材學習,,已經(jīng)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并能有一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兩個班總的來說,,基礎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過,,后進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幾個,。兩個班的學習習慣都較好,,本這個學期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yǎng)成上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訓練,。另外,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積極教育與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shù)學。
二,、教材分析,。
本期課程內容涉及數(shù)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而且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xiàn)數(shù)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具體表現(xiàn):
“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有3個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結合實例和調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sh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通過對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圖形與幾何”領域有3個單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注重學生動手實踐和積極思考?!胺较蚺c位置”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認識并能辨認八個方向,能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測量”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罢J識圖形”通過生活實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統(tǒng)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將初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jù)圖表中的一些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tǒng)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除此之外,,還有綜合與實踐活動“數(shù)學好玩”,。
本期課程內容知識點散、多,,難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對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養(yǎng)成踏實、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應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習目標,。
(一)數(shù)與代數(shù)。
1.結合分物活動,探索并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通過具體情境,,探索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yǎng)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其數(shù)位順序,會用萬以內的數(shù)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3.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能說出經(jīng)過的時間,。
(二)圖形與幾何。
1.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2.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3.通過生活實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三)統(tǒng)計與概率,。
學生將初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jù)圖表中的一些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tǒng)計意識,。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jīng)驗,過去怎樣提,,現(xiàn)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jù)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shù)恼{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shù)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活動,,如游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fā)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shù)姆椒ㄖ笇Ш⒆訉W習。
6,、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wǎng)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xù)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yōu)生的提拔工作。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教學對象:二年級學生,。
課時:一節(jié)課,。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學習內容,、這節(jié)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8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后一部分內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訣句數(shù)較少,,因此應該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多練習記憶口訣,多做練習,,也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8的乘法口訣并進行熟練記憶,另外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8的乘法口訣的運用,??紤]到得出8乘法口訣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數(shù)和積都比較大,同時,,學生要直接得出8×8=64這個算式會有一定困難,,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探索8的乘法口訣提供素材,。學生可以根據(jù)情景圖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學過的知識填寫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jù)寫出乘法算式,進而編出乘法口訣,。與前面不同的是,,以問題讓學生產生編寫8的乘法口訣需求,同時,,不再完整地寫出乘法算式及編出乘法口訣,,而是充分相信學生并讓他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另外使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口訣,。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1,、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編制8的乘法口訣,初步記住8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在練習中記憶口訣,,經(jīng)歷編制口訣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桌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1,、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xiàn)自己,,對數(shù)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4,、學生已有一定數(shù)學計算能力;,。
5、學生已經(jīng)認識1至7的乘法口訣,,對8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學生對于編寫8的乘法口訣興趣很高,,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編寫1至7的乘法口訣的方式來編寫8的乘法口訣,并且能自己運用8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采用小組學習策略方式進行,,因為小組學習策略方式能激勵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情感溝通,,改善人際關系;由于強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依據(jù)1至7的乘法口訣的經(jīng)驗,,自己總結出8的乘法口訣,并運用8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編制8的乘法口訣,,記憶8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知道每句口訣所代表的含義。
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發(fā)現(xiàn)梯形的基本特征,,認識梯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梯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梯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梯形,,能測量或畫出梯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梯形的認識過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建立廳性的高的概念,,畫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教學流程:
一,、生活導入。
1,、出示例1的圖片,,你能在這些生活場景中找到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重點可讓學生上臺指一指梯形),。
2,、你能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嗎?
3,、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梯形,。你還記得我們昨天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嗎?
根據(jù)學生回憶板書:
(1)探究特點,。
(2)認識高,、底。
(3)多種練習,。
有了這些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jīng)驗,,你想自己來進行研究活動嗎?在小組里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開展哪些活動來完成(1)和(2),。
老師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時注意和平行四邊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將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組活動。
(一)探究特點,。
1,、展示小組內制作的梯形,介紹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歸納梯形的特點: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二)認識高,、底,。
1、介紹小組內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礎上指導看書自學: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就是梯形的高。這樣的高有多少條,?為什么,?與平行四邊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說說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試一試: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條邊,,量出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說明:第二個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幾個直角,?
三,、練習提高。
想想做做1-5,。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同桌間說說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驗證表舉例結論,。
3.比,除法,,分數(shù)關系表:
比前項相當于后項相當于比值相當于除法分數(shù),。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guī)律;(2)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chuàng)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猜想。
目標:
(1)復習舊知,,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fā)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2)復習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聯(lián)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guī)律,,在分數(shù)中有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shù)、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shù),就可以遵循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jù)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xié)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fā)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shù)或者一個小數(shù),,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發(fā)言,讓學生互相啟發(fā),,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
總結,。
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3)培養(yǎng)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信心。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個數(shù)學規(guī)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fā)現(xiàn)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秘,,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2)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第71頁練一練2)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lián)系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
流,然后指名匯報,。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1,、讓學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經(jīng)歷整數(shù)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掌握整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熱身:
160×40230×40 19×3 180×40 140×7
2,、豎式筆算:
45×23=
85×30=
二,、探究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課件示信息窗圖,,學生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
2,、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買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錢,?
你會計算嗎,?學生自己試著在本上做,做完后小組交流,,主要交流每一步計算的過程,。兩生板演。
4,、學生班上交流計算過程,,特別是要重點讓學生說清楚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個位時,積的末位應寫在哪一位上,,并說明理由,。如果學生講不清楚,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清楚,。
5,、小練習:321×12209×18
三、探究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解決:買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錢?
2,、學生根據(jù)板演講解計算過程,,如果學生列的算式有簡便算法的,師可引導學生試著比較這兩種算法哪種簡便,,然后再強調當因數(shù)末尾有0時應注意寫簡便算法,。
3、學生小組討論:怎樣計算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四,、課堂檢測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包括辨認方向與認識路線兩個小節(jié),?!稊?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因此,,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能夠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認識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的基本含義后進行學習的,,學生要進一步通過對方向位置關系的探索,,發(fā)展空間觀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通過借助認識路線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通過幫助他人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馨,;在協(xié)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競爭中激發(fā)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路線圖的三要素:1,、起點,。2、行走的方向和距離,。3,、終點。
教學難點:認識簡單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