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行知的思想精髓篇一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個基本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有三層含義:(1)教育與人類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認為,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人類的生活,,也就有了人類的教育。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是不斷前進的,,教育也要不斷進步。他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2)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認為,,“過什么樣的生活就受什么樣的教育:過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過科學的生活便受科學的教育;過勞動的生活便受勞動的教育;過藝術的生活便受藝術的教育;過社會革命生活便受社會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
而教育,。為生活需要而辦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3)教育具有終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教育與個人生活共始終,,也就是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說的“教育”,,不僅指學校教育,,而是包括學校教育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的廣義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說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說教育與生活經歷同一過程,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伴隨“生活即教育”而來,。陶行知“社會即學?!钡幕居^點:學校要與社會統(tǒng)一,把社會辦成一個大學校,,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內的大教育體系,。這種學校以青天為頂,,大地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學生,、都是同學。他說:“整個的生活,,整個的教育,,都統(tǒng)一在整個社會之中?!啊暗教幨巧?,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
‘社會即學?!??!?/p>
在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學校即社會”翻了半個筋斗,提出“社會即學?!保驗樵凇皩W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生學習的東西太少,,而且與社會生活是脫離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抓來關在籠子一樣,把社會生活搬進學校,,學校的空間并沒有擴大,。“社會即學?!本痛蟠蟮卦黾恿私逃乃夭?、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和場所,,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因為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教育的場所,,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工廠,、農村、店鋪,、廟宇,、監(jiān)牢都視為學校,成為課堂,。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钡哪康氖菙U大教育的范圍和內容,使廣大勞動群眾的子女能夠接受適合他們生活的教育,。
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保硪粋€目的是想改變學校教育只為有權有勢階級服務的現(xiàn)狀,,以此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用陶行知的話來說,,“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xiàn)象之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學的是學生”,。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有如下含義:教學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與學的中心。教學做三者是密切相關的,,但是都統(tǒng)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學的中心,,教者學者都要在“做”的實踐中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他以種田為例,種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學,,在田里教。教師拿做來教才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才是實學。他特別強調“做”在
獲得知識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強調了實踐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助于培養(yǎng)年青一代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陶行知過于強調生活教育的價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國教育,、中國社會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為一體,,從而降低學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我們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對于我們今天的新課程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二)創(chuàng)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
在創(chuàng)立生活教育理論過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觀點對我們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解放兒童的雙眼
解放兒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兒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鏡,使眼睛能看事實”,,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兒童脫離社會實際生活的做法,,應培養(yǎng)兒童對自然和社會進行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兒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鍛煉。
2.解放兒童的大腦
解放兒童的大腦就是把兒童的頭腦從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讓兒童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
3.解放兒童的雙手
解放兒童的雙手,,給孩子以動手的機會,,讓兒童自己動手操作,使他們在手腦并用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為此,,必須打破封建教育不讓兒童動手、摧殘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舊傳統(tǒng),。
4.解放兒童的嘴
解放兒童的嘴,,是要讓兒童言論自由,要讓他們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允許他們對事情有疑問,。疑問是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起點。兒童只有有了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問》一詩中寫道:“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人工勝天工,,只有每事問,。”
5.解放兒童的空間
解放兒童的空間,,就是給兒童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造舞臺,,為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打下基礎,。為此,必須反對鳥籠式的學校,,反對導致兒童營養(yǎng)缺乏的教科書,,要讓小孩子“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學習”,只有“解放了兒童的空聞,,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fā)揮其內在之創(chuàng)造力”,。
6.解放兒童的時間
一般的學校把兒童的時間排得滿滿的,。各種考試使得兒童沒有時間去接觸自然和社會,結果就使得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形成無意創(chuàng)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問,,也不知道怎樣去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因此,,“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之解放,,時間的解放,可以使兒童有時間從容地消化,、思考所學知識,,去接受自然和社會的
寶貴知識,積極去創(chuàng)造”,。
(三)師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實踐,,樹立起高尚師德的典范,而且對師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師對教育事業(yè)要有赤誠之心
首先,,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教師要把教育事業(yè)看成一件大事來做,要認定教育是大有可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yè),,有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精神,。他曾經賦詩來表達這種精神:“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p>
其次,,教師要有樂業(yè)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業(yè),,有大快樂,,那無論是做小學教員,做中學教員或做大學教員,,都是一樣的,。”雖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學生天天長大,由沒有知識變?yōu)橛兄R,,像一顆種子萌芽而生葉,,開花而結果,這里有極大的快樂,。
第三,,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無論什么樣的孩子,,教師都要同樣負責,,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2.教師要熱愛學生,,愛滿天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師德規(guī)范?!皫煇邸笔翘招兄獛煹滤枷氲暮诵?。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徇私情。
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在這一點上,,陶行知為我們樹立了典范。在辦學實踐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學生意見,。比如,曉莊師范停辦,,教師不能回校任職,,學生便自動組織“兒童自治學校”,。對此,,陶行知異常高興并寫詩恭賀:“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如在?!弊灾螌W校的學生認為這首詩中的“大“字需要改動,,陶行知先生認為言之有理,馬上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
熱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他要求教師不僅上課對學生負責,課余時間也要嚴格要求學生,,以免他們在閑暇時間做錯事,。對已經犯錯誤的學生,陶行知主張要用愛心去感召他們,,讓學生勇于改正錯誤,。
陶行知強調熱愛學生要用真心、真情,,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3.教師要友愛同事,團結合作
“通力合作”“同心協(xié)力”是陶行知反復倡導的團結協(xié)作的師德規(guī)范,。在l941年擬定的《育才創(chuàng)造年計劃大綱》里,,陶行知明確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為一項重要的師德規(guī)范,。
陶行知堅決反對教師之間的“知識封鎖”,將教師‘‘不能放棄爭斗’’而不能‘‘謀充分之合作”視為“最可恥的行為“,,他真誠希望在教師間創(chuàng)造出“精誠團結”“同心協(xié)力”的境界,。
4.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重要內容,。陶行知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強調“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經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教師才能培養(yǎng)真人才”,。陶行知從培養(yǎng)人才的高度,將‘‘教人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塑造能服務于大眾的“真人”作為教育培養(yǎng)目標,,將“真教師“作為教師學習的楷模。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陶行知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yǎng)到為人師表的地步”,,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應能做到。比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創(chuàng)造精神;要使學生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教師就應當有高尚的師德,,時時躬身實踐,,處處嚴于律己,給學生做出表率,。
其次,,教師要有民主作風,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身作則,,必須發(fā)揚民主作風,,在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關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體現(xiàn)在教師要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用這種方法就能漸漸地培養(yǎng)。心心相印的師生關系,。
陶行知的思想精髓篇二
第一境界:民主,、平等
陶行知先生對腐朽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深惡痛絕,最反對看不起小孩子,,反對不把小孩于當入,。或是把小孩子看作玩物,,再不然,,就是把小孩子看作小大人,用對待大人的老古板的一套去要求小孩子,。他認為:師生本無一定的高下,,教學也無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師教授,,學生學習,;不曉得有的時候,教師倒從學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訓,。
第二境界:和諧,、合作
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工,、平等、親密,,融洽的基礎之上,。陶先生提倡“教員與學生關系密切”、“待學生如親子弟”,。他說:“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彼笄械叵M?,我們加入到兒童隊伍里去成為一員,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誠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他還說:“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處所,。他們必須共甘苦。甘苦共嘗才能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陶先生多次強調,,教師與學生要同商量,、共合作。他在談教師的民主作風時說道:“自己要說話,,也讓別人說話,,自己要做事,也讓別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
陶行知先生不僅要求教師發(fā)現(xiàn)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而且要求教師“變成小孩”,,他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第三境界:發(fā)展、創(chuàng)造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總是互相感比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人格要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煉。他說:“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煉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煉和感化鍛煉先生力量之大,。先生與學生相處,不知不覺的,,精神要年輕幾歲,,這是先生受學生的感化。學生質疑問難,,先生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學生的鍛煉?!?/p>
陶行知先生1921年就提出辦“活的教育”,,千萬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學生,千萬不要想把學生拉得一樣平,,更不能人為地定什么“差生”,。要承認基礎,承認差別,,要發(fā)揮學生的強勢智能,,讓他們個個有發(fā)展,人人能成才,。
陶行知的思想精髓篇三
從教二十多年,,主要精力就放在學科教學上,前面幾年主要是學科知識占據(jù)了關注的絕大部分,,后面幾年對教學方法思考的較多,。對教育學理論,除了布魯姆的目標教學,,魏書生的班級管理,,真正認真讀過的書還不多。今年寒假,,單位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本《陶行知教育思想學習材料》,,于是便認真讀了陶行知先生的幾篇教育論文:
在讀每一篇論文的過程中也寫了一些自己的感想,讀完之后,,回過頭來在梳理一下,,又有新的認知,下面從兩個方面將以說明: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綜述: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其根源在于生活教育與生俱來,,是一種與人共始終的教育,。在這樣一個觀念之下,,教育成為一種終生教育,成為一種大眾教育,,成為一種民主的,、科學的教育。而在這種觀念之下,,教育會更有生命力,,更有效。
2,、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貫徹方法。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別人的影響說是教,。所以是怎么做便怎么學,怎么學便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
3,、勞力上勞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具體操作,。陶行知先生的勞力上勞心是與孟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徹底決裂,,他明確指出心力都不老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教人吃人的教育,而勞心上勞力,,從其量也就是把工具當做了玩具而已,,而勞力上勞心是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我們當今教育的啟發(fā):
1、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面向全體的教育,;生活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動,,只要有生活就有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2,、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生活是有差異的,工人有工人的生活,,農民有農民的生活,,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他們需要的教育,。
3、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只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的生活上進行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4,、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生活在不斷發(fā)展,,只有立足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才能是生活具有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