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篇一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繼續(xù)培養(yǎng)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熟讀課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囑,、開鑿、壘,、長年,、欣欣向榮、敬仰,、愛戴,、英雄”等詞語,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閱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使學生學會在課文情景和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過重點詞句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學會在課文情景和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課前準備〕
1.教師查閱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制作有關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自學字詞,,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了解預習,,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課前都讀過那些古代的神話故事呢?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題目就叫《大禹治水》(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讀完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提煉:大禹為什么要治水?怎樣治水的?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從學生課外預習入手,,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針對課題,,引導質疑,,為學文創(chuàng)設條件,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二,、自主讀文,獨立識字
1.大禹為什么要治水?怎樣治水的?結果如何?請同學們走進課文,,邊讀邊想,,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先自己解決。
2.有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嗎?請組長組織小組同學互相學習,。
3.在剛才小組學習中,,還有那些字你們覺得容易讀錯和寫錯呢?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重點指導:“丘、禹,、野”幾個難檢字的讀音和寫法和妻,、鑿、雄的部首,、寫法;會通過詞語辨別多音字“處”與“塞”
4.學會了生字,,小組比賽讀課文達到熟讀課文。
〔設計意圖〕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讀文,,練習獨立識字,再通過小組互學,,教師點撥,,學會生字,熟讀課文,,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解決問題,,理清層次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閱讀,你一定知道了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說說,。
2.上古時代禹率領民眾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們心里。對于這個故事,,你們剛才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還記得嗎?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那些地方寫了大禹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寫了大禹怎樣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寫了結果如何呢?引導學生學會默讀,解決問題,。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層次,,第一部分(1)描寫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寫大禹率領民眾治水的過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結果——洪水終于退了,,大地又恢復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設計意圖〕圍繞問題,,再次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通過默讀思考、解決問題,,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歸整體,朗讀檢測
1.請同學們分段讀文,,熟讀課文,。
2.檢測學生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字詞,學生交流,、改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歸整體,熟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悟,、在讀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導入學習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大禹治水》,,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么內容呢?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回憶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切入,,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品味語言創(chuàng)設條件。
二,、自主讀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讓我們再次沿著時間的隧道,走進這個遠古時代的動人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認真地讀課文,,看看你能從中讀懂什么?能獲得那些信息?一會兒要通過搶答題接受檢查,引導學生自主讀文,,捕捉信息,。
2.出示搶答題,檢測學生自瀆情況:
(1)從那些詞語可看出洪水對人們的危害大?
(2)文中出現(xiàn)兩個人物分別是誰?他們什么關系?
(3)鯀和禹分別用什么辦法治水,,請概括回答,。
(4)鯀臨死前對兒子禹說了一句什么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5)鯀和禹治水的結果如何?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有關對應的文字。
〔設計意圖〕
給學生時空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捕捉文本信息,,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搶答題,,既檢測學生自瀆情況,,有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走進文字,,自主學習
1.剛才我們大家說了,禹治水和他父親不同,,他父親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體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走進課文第二部分,,一邊默讀一邊畫出描寫禹做法的詞語,寫寫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提升:
(1)引導學生抓“開鑿、挖通,、壘起,、引到”體會禹的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機指導朗讀,。
(2)引導學生從“常常,、泡在、只好,、才,、僅僅、就,、卻”等詞語體會大禹拋家舍業(yè)的奉獻精神,,相機指導朗讀。
4.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想象,。(出示圖畫、配音樂)同學們,,大禹為了治水曾經(jīng)三過家門而不入,,請你們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請寫下來。
5.引導交流所想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自主學習,學會抓重點詞語體會人物感情,,學會通過想象深入體會人物的品質,。
三、討論探究,,升華情感
1.孩子們,,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設計意圖〕
問題是思維的發(fā)端,,引導學生圍繞重要問題進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1.請同學們自讀補充的有關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讀后交流體會,。
〔設計意圖〕
樹立大語文觀,打通課內外的聯(lián)系,,拓展視野,,豐富知識,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1)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蛙)-(娃)-(洼)
盯-(丁)-(頂)
(2)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fā)現(xiàn)?
同結構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出示葫蘆,,小朋友,,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段乙氖呛J》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圖
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三,、說話:
1,、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yōu)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五、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凑l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4,、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難點: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件,,看圖說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了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中的圖片,,這是什么?(葫蘆)對,,是葫蘆。翻圖片看“葫蘆”兩字,??矗际遣葑诸^,,草字頭和什么有關?(植物)葫蘆是一種植物,,它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來作為工藝品用,。比如:用來做葫蘆絲,,舀水的瓢等。它的用處可真大啊,,你喜歡葫蘆嗎?
葫蘆用處這么大,,你想要嗎?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這里面的“我”當然不是你們,是誰呢?他得到了葫蘆嗎?我們還是去看看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們聽聽,,請你們把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圈起本課的生字,看老師是怎么讀這些字的,。
1.老師范讀,,生圈字。
2.讀生字:同學們都把字圈好了嗎?請在小組里把這些生字讀一讀——老師貼生字卡片——請你們一起來給生字注上拼音,,師寫生讀——說說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鄰”分別和誰長得很像,,編繞口令:哇哇哇,,換個蟲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點生快讀——做一做,連線,。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一)看圖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會讀了,,老師請你們看幾幅圖畫,。
看到第一幅圖,請問:你看到了什么?(一個人,,葫蘆,,葫蘆葉子)
那么你知道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就是這幅圖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吧。
這葫蘆長得怎樣呢?請你們畫出葫蘆長得好的句子,。
相機板書:綠葉——開花——葫蘆(可愛)
是啊,,多么可愛的葫蘆哇!這個人喜歡葫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盯,每天,,都,,幾次”相機板畫。這個人多么喜歡葫蘆啊,,那他一定會把葫蘆照顧得好好的,,一定會結出大大的葫蘆來的,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二)看圖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發(fā)生了變化?(葉子黃了,,葫蘆落了,人吃驚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這可愛的葫蘆落了!你能帶著惋惜的語氣再來讀一讀嗎?板書:落了
看看這個人也很吃驚,,這個人不是很喜歡葫蘆嗎?他怎么讓葫蘆就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蟲子)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同學們小組里讀一讀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語地說: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人看到了蟲子爬在葉子是不在乎的。)相機板書:生蟲子
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么?(第一個句子好,,反問句加重了語氣,更加證明了這個人的無知)相機板書:不治
這個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認為什么不重要?(他認為葉子不重要)
那葉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嗎?演示植物的葉子跟果子的關系圖,。
總結: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長大長好,是要經(jīng)過生根,,發(fā)芽,,開花才能結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視結果,,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是不可能的,。我們再來勸勸這位只想要葫蘆的人吧。
同學們,,剛才你們讀完,,老師就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跟這個故事很像:有個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著,,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課的時候他卻不認真,要做的作業(yè)經(jīng)常不做完……
你們來猜一猜后來他能考全班第一嗎?為什么?總結,,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點一滴的努力的!謝謝今天這篇課文教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讓我們再一次去品味這個故事吧!!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四,、發(fā)散思維,,拓展延伸。
1,、總結板書: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古時候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長葉,,開花,,結出了(),后來葫蘆的葉子上(),,這個人不去(),,最后葫蘆都()。
2,、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人經(jīng)過了此事之后,他會學聰明嗎?如果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又長了蟲子,他會怎么做呢?
五,、作業(yè)
1.讀課文,,復述這個故事
2.復習生字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種葫蘆可愛(喜悅、高興)
不治蚜蟲
落葫蘆變黃(難過,、可惜)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會寫“洪水、經(jīng)常”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3.拓展積累“洪水,、防洪”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按照課后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學難點:
理解“十三年、三次,、一次,、到處奔走”等詞語,體會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題
1.教師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提問:結合課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誰,,寫了什么事?
2.出示大禹頭像,,簡介大禹:傳說是我國部落聯(lián)盟的領袖,曾經(jīng)帶領百姓治理洪水,,是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合作讀,,一人讀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組詞語,,檢查詞語認讀情況,。
(1)第一組:洪水泛溢、毒蛇猛善、傷害,、災難,。
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聚焦“災”字,,看字形猜猜“災”字的意思,。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邊著火表示災難,。
③說說讀了這組詞,,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語境中再次練讀,。指導讀好第二句的停頓。
(2)第二組:教訓,、驅趕,、恢復。
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給3個詞語搭配短語,。如“吸取教訓、驅趕毒蛇猛獸,、恢復農業(yè)生產(chǎn)”,。
③讀詞語想畫面,說說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相機理解“恢復”就是變成原來的樣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樣生活了。
(3)第三組:淹沒,、災難,、重新、耕種,。
①自由練讀這組多音字,,根據(jù)詞語的語境練習讀準帶點字的讀音。
②指名讀,,及時正音,。
③出示一組新詞,如“沉沒,、重新再來,、難民、種花”,,鞏固讀音,。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洪水泛濫”是怎樣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濫的影像(洪水橫流,、田地被淹、房屋被沖毀,、人們無家可歸等場景),,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
3.課文中怎樣描寫的?自己練讀第一自然段,。
4.指導朗讀:
(1)出示“泛濫、淹沒,、沖毀,、傷害”,連起來說說洪水泛濫的情景,。
(2)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洪水的兇猛,,表現(xiàn)人們所遭遇的痛苦。
相機評價,,預設如下:
①“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拖長,,讓人覺得時光倒流,回到幾千年以前,。
②讀到“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仿佛看到了滔滔的洪水……
③著重強調了“無數(shù)的災難”,,聽得出你們很為那些百姓難過,、擔心呢!
(3)再讀課文:抓住這些詞語展開想象,滿懷同情地齊讀本段,。
(4)用一句話說說這一段的內容,。(洪水使人們生活痛苦。)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災,、難”二字,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結構,說說寫好這兩個字需注意什么,。
(1)教師范寫“難”字,,發(fā)現(xiàn)“隹”與“住”的區(qū)別,,書寫時四橫等距,,學生認真觀察并書空。
(2)學生描紅、臨寫:看清位置,,找準重點——明確筆順,,練習臨寫——對照品評,二次臨寫,。
(3)反饋評價:展示書寫的優(yōu)秀作業(yè);指出書寫中的問題,,糾正;學生再練寫。
2.出示“洪,、認,、被”。
(1)先整體觀察,,說說這三個字結構上有何共同點,,書寫時需注意什么?
(2)學生自主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反饋評價。
五,、作業(yè)布置
1.朗讀課文。
2.借助板書講述“治水前”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檢查詞語認讀并用上以下詞語說一說洪水帶來的災害,。
泛濫,、淹沒,、沖毀、傷害
2.面對如此悲慘的景象,,一個名叫鯀的人開始領著大家治水。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練習講述
1.自由朗讀,,說一說:誰?怎么治水?結果怎樣?(穌筑壩擋水,,治水沒有成功。)
2.指名朗讀鯀治水的方法,。(他只知道筑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
(1)說說什么叫“筑壩擋水”,,結果怎樣。
(2)出示“繼續(xù)”詞卡,,練習用“繼續(xù)”說一句話,。
3.練習講述本段。講述時可以借助哪些詞?學生交流,,教師幫助梳理,。
可提煉:誰?怎么治理?結果?
鯀、筑壩擋水,、沒有成功
禹,、繼續(xù)治水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鯀的兒子禹繼續(xù)擔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間,,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教師范讀“三過家門而不入”,。
2.出示語段,,指名填空。
禹離開了家鄉(xiāng),,一去就是()年,。這()年里,他到處奔走,,曾經(jīng)()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3.體會“治水時間之長、之艱辛”“心系百姓之切”,。
(1)創(chuàng)境朗讀:禹治水13年,,13個365天沒回過一次家,傳說禹的兒子很大了還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禹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練習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
(預設:因為洪水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禹心里裝著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指導朗讀:這些數(shù)字讀好了,這段話的意思也就讀明白了,。學生練讀,。
(3)教師介紹:為了治水,禹到處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岡,天蒙蒙亮就又出發(fā)了,。他的腳長年泡在泥水中,,腳跟都爛了,他只好掛著棍子走路,。課文用了一個詞——“到處奔走”,。
(4)說一說:讀到這里,你最想用哪個詞贊美禹?(一心為民,、無私奉獻……)
(5)小結:13年里,,禹3次經(jīng)過家門都沒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們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感動,。于是就給這個故事取了個名字——三過家門而不入(板書)。現(xiàn)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贊揚像禹這樣“不顧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的人”。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績
1.自由讀文,,練習按“誰、怎么治理,、結果如何”的思路說一說這段話的內容,。
2.學習第一層,了解“大禹治水”的經(jīng)過,,體會大禹的智慧,。
(1)讀第四自然段,畫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禹是怎么讓洪水乖乖聽話的。
(3)借助插圖,,理解“疏導”的意思,。
(4)齊讀禹治理洪水的語句,感受禹的智慧,。
3.學習第二層,,體會百姓“安居樂業(yè)”。
(1)指名讀寫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場景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
(孩童無憂無慮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閑暇之余吹笛歌唱,、聊天品茶等)
(2)理解“安居樂業(yè)”:洪水終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種,,幸福地過日子,這樣的生活就叫——安居樂業(yè),。
(3)指名對比朗讀課文寫“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4)從洪水泛濫到乖乖地聽話,百姓會怎么感激禹?(治水有方,、智慧過人,,心中裝著百姓安危……)
小結:人民非常感謝禹的功績,,因此尊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
五,、講述故事
過渡;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傳,,讓我們來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1.借助板書,,提示四人小組合作講述,,每人講述一段,重點把禹的治水方法講清楚,。
2.展示,,相機評價。
3.擦掉部分詞語,,只留下(泛濫,、筑壩擋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疏通河道),,學生獨立練習講故事。
六,、寫字指導
七,、推薦閱讀
在我國歷,像大禹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出示課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建議課后找來讀一讀。
八,、板書設計
15.大禹治水
(1)洪水使人們生活痛苦,。(泛濫,、淹沒、沖毀,、傷害)
(2)穌用筑壩擋水的方法,,沒有治好洪水。大禹治水(九年,、繼續(xù))
(3)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4)禹用疏通河道的辦法,,帶領人們治好了洪水。(安居樂業(yè))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出示歌曲)
小朋友們剛才欣賞了一首歌曲,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朱德的扁擔》(板書:朱德的扁擔),,生齊讀課題,。
師:你見過扁擔嗎?它是用來干什么?課文中朱德的扁擔用來干什么?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課件:讀一讀,,想一想,,朱德軍長為什么要挑糧?
②指名生說(課件出示句子)
③生再讀這個句子。
2,、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師過渡:是啊,人是鐵,,飯是鋼,,要打敗敵人,,我們紅軍還要儲備足夠的糧食。所以,,朱德也和戰(zhàn)士們一塊到茅坪去挑糧,,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了,。(出示朱德挑糧的畫面)
②看一看,,說一說,圖上的人是誰?他在干什么?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是這個表情?(從穿戴,、年齡,、挑的糧食等說說)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呀!那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的?
③課件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袋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明擔的糧食重,、沉,、多)
小結:是呀,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總是挑著滿滿一擔糧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板書:同甘共苦)在挑糧過程中,,盡管離敵人那樣近,,隨時可能遇到敵人的偷襲,隨時有生命危險,,但他一點也不怕,,仍然和戰(zhàn)士們去挑糧。我們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身先士卒”,。(板書:身先士卒)
④再讀這句話,,讀出糧食的沉重。
他們挑糧容易嗎?(不容易),,你從哪能看出不容易?出示課件山路陡峭
⑤師: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要邊看邊想。課件出示:(播放動畫視頻)
看了動畫片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師隨機問: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語言訓練:(課件出示)比一比:看看誰的本事大?
看到朱德爺爺這么辛苦,,你心疼嗎?如果你是朱德身邊的戰(zhàn)士,你怎么來勸勸朱德軍長不要挑糧?
戰(zhàn)士們這樣勸行不行?
3,、總結
是啊,,不管大家怎么勸,他總是不肯,堅持要去挑糧,。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
課件出示: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這首歌謠表現(xiàn)了老百姓對朱德爺爺?shù)膼鄞骱托湃危辛讼裰斓逻@樣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總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民謠吧!
三、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等課外書,。
四、板書:
朱德的扁擔
同甘共苦
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