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學》讀后感500字左右 大學讀后感400字篇一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初學入德之門也?!贝髮W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做學問必讀的第一部書,,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根源,是2000年來士子們做人做學問的標桿,。程頤先生還說,,大學是做學問第一部,《論語》《孟子》到在其次,,學者做學問必須從這本書學起,。
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我覺得這條可以作為所有大學的校訓,,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生的意義嗎?再看看當今的大學,,仿佛離這三條基本的方向還相差的挺遠,大學的教育不僅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后這本書還說了實現(xiàn)這三條基本方向,實現(xiàn)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這八條途徑又以修身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為本?!比绻奚砀悴缓?,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關(guān)于做學問,《大學》里引用了一句《詩經(jīng)》中的話“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币馑际亲鰧W問就像磨制一塊精美的玉器那樣,,需要反復的為之,精益求精,。做學問如此,,磨練德行也是如此。接著又提到了誠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說君子在獨處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不敢隨便,。
最后,,《大學》里提到幾條關(guān)于“治國”“平天下”,摘抄幾條經(jīng)典的,,“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币馑际锹牥缸拥淖罴褷顟B(tài)就是沒有案子,,有點像中醫(yī)里的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沒有糾紛了,,自然和諧社會就成就了,非常高。還有“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以利為利,,即是以利為目標,那么上下交爭利,,國危矣!以義為利,,即是以義為目標,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大學》讀后感500字左右 大學讀后感400字篇二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獨”出自《禮記·大學》,,意思是在閑居獨處無人監(jiān)督之時,更需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具體就是要做到“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大學》中曾有一句寫到:“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边@段話寫了小人與君子的兩種獨自相處的情況小人是“閑居為不善”,,君子就是“慎其獨也”也點明了君子,必須在一個人獨處時做到慎獨,。
慎獨是指在一個人獨處時,,做到與在人前一樣謹慎,小心,。有慎獨思想的人,,能做到慎獨的人是寥寥無幾。大多數(shù)人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克服不了自己所受的外界誘惑,,抵擋不住了利益的驅(qū)使……始終無法做到慎獨,。一開始還可以強裝蒙混,但時間長了“誠于中,,形于外”還是會被他人察覺,。無法做到慎獨的人意志力也會大幅下降,無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無法自己抵擋住誘惑,,堅持下去,久而久之不會只體現(xiàn)于自己一人獨處之時,,更會體現(xiàn)于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影響。
慎獨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在假期之時,,獨自在家時,,控制自己對電子產(chǎn)品等物的欲望,認真嚴謹對待自己的學習,,與有人監(jiān)督是一樣,,不去“假學習”“假努力”,不自欺欺人,。而能夠慎獨的人與上面的情況恰恰相反,。能夠慎獨的人有著高意志力與克服力。他們表里如一,,不會自欺欺人,,是值得托付與信賴的人。
慎獨,,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不斷豐富知識,,提高素養(yǎng),,不斷行動,,在哪個階段都要善于反省,,也就是“以窮理盡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知識,慎全獨一,?!闭^,君子必慎獨也,。
《大學》讀后感500字左右 大學讀后感400字篇三
《大學》是我最早接觸的,,也是最啟發(fā)我人生的一本不朽的中華古代經(jīng)典,。讀了這本偉大的經(jīng)典著作我對人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是《大學》令正值求學階段的我對未來少了一絲迷惘,,多了一絲籌劃,。
《大學》為人生規(guī)劃出八大階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和至善,。達至善者堪稱完美,。我們平常人對于達到明明德和至善,可謂是難于上青天,,但我認為《大學》指引我們?nèi)巳硕紤灾辽茷槿松繕?。這樣才能達到儒家所倡導的“仁愛"與“王道”。所以我就將“至善”立為我的終極人生觀,,并將按《大學》中的規(guī)劃去努力奮斗,。
《大學》中倡導的人生第一階段“格物致知”就是要我們首先達到“知本”即認識自然事物的根本,對自然本質(zhì)奧秘有挖掘的好奇心,,從而增加認知的廣度與深度,。為此我平日里更加留意對一些平常事物的觀察和認識,憑借我日久天長的細心觀察認識,,我對很多科學知識都有了本質(zhì)上理解,。從而堅定了我對科學的認可,認清了迷信,,封建的思想無非都是自己欺騙自己,,本質(zhì)上是空的,而真理的根本實踐證明是堅定可靠的,。
有了這種認知我發(fā)現(xiàn)我已自然邁向人生的第二階段“誠意”也就是“毋自欺也”不自己欺騙自己,。有了第一階段對事物科學本質(zhì)的認識做基礎(chǔ),第二階段很自然的完成了過渡,。然而《大學》為我們規(guī)劃出的人生八大階段,,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幾個過程,是需要我們一生去奮斗的,。人生能達到“治國,,平天下”的英雄尚且鳳毛麟角,有“明明德”達“至善”者恐怕只有古今圣賢了,。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其實并不需太過于追求人生的結(jié)果,,體會《大學》中對人生提出的奮斗過程才是最主要的。
《大學》伴隨了我五六年,,從一個懵懂少年到現(xiàn)如今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判斷力的青年?!洞髮W》對我思想上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功勞,,我相信《大學》這部經(jīng)典將會為我的人生繪出一幅精彩的畫卷。
《大學》讀后感500字左右 大學讀后感400字篇四
近日無事,,便拿起閑置已久的《大學》細細品讀,。品讀中,被其中儒家先賢的大智慧所折服,,產(chǎn)生寫讀后感的沖動,。奈何個人水平有限,在此便與諸君討論其中皮毛,。
書中,,我最喜歡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出處,。在這段話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賢與圣人,,必先治國。國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國又必須齊家,,齊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家人知禮而友善,,從而社會人人皆仁。齊家在于以小見大,,以家印國,,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國?齊家又在于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如何修身?明心見性,,格物致知,養(yǎng)成一腔浩然正氣,,此謂養(yǎng)性!
宋有大儒張載,,修一身仁義之軀,養(yǎng)一身浩然正氣,。以此發(fā)下大宏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國泰民安之事。
到了新時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如何齊家是未來我們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對于有意官場的大學生來說該如何治國又是一個問題。現(xiàn)在我們自問,,屆時該如何齊家?又該如何治國?回首過去,,我們是否修身?又是否養(yǎng)性?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當代青年,,我認為,,我們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義禮智信,,養(yǎng)的一身浩然正氣,做事問心無愧又胸懷壯志并且心系國家的人,。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我等生來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壯志凌云,何苦今生無悔!
《大學》讀后感500字左右 大學讀后感400字篇五
今天晚上大寶睡得早,,我和老婆也難得落得清閑,,所以我們夫妻二人坐在一起閑聊一會。聊天的主題主要圍繞著讀書以及她工作上的趣聞軼事,。我跟她說,,我現(xiàn)在每天有兩件事不做的話,心里會很慌,。第一,,見不到你們娘倆;第二,不讀書,。這是真真切切的感受,。我自己都感到很疑惑,不知從何時開始,,讀書已經(jīng)成為了我生活中的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當然,這是一件好事,,我應該高興,,而且應該感謝我的老婆和孩子,是她們娘倆徹底將我改變,,還應該感謝的是我選擇了攻讀博士學位,。
最近,讀了《大學》和《中庸》之后發(fā)現(xiàn)我大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留傳下來的東西真的是瑰寶,,老祖宗傳下來的知識的確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和傳承,。先簡單說說《大學》,大學之道,,講究的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則是核心。家,、國和天下是由一個個的個體“人”組成,,一個人如果每天不學無術(shù),自身的學識,、德行都無法使這個人在家中維系一個穩(wěn)定的地位,,那么,這個人更談不上治國和平天下了。
再談談《中庸》,,誠乃至圣之道,,非常人可及也。想要做到至誠之人,,就一定要先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中庸》的主要觀點,,至誠之人可以做到做事不偏不倚,處事不驚,,明辨是非,,謹言慎行。讀到這里,,我想起了高中時期班主任給我們定下的班規(guī),,即“誠實博學、慎獨篤行”,。原來老師也是受到《中庸》的啟發(fā)后,,給我們定下這個班規(guī)。當時,,班主任還給我們解釋了班規(guī)的含義,,但當時似懂非懂。現(xiàn)在,,細細想來,,才明白班主任所要傳達的意思。老師是想教給我們,,做事要誠,,學習要博,獨處時要謹慎,,行動要切合實際,。
果然,一個人還是要不停的讀書才能慢慢體味人生,,才能為今后的人生之路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今吾已三十有一,明此道理,,為時不晚,,只有不斷修飭自身才行。而且,需為子女做個好榜樣,。